中國汽車行業遺失的“美好”
汽車K線 | 06-23
18322
吃飯給錢,天經地義。
只是賬期有必要較真嗎?
吃飯不賒賬,是一種本分和底線!
在國家出手整治汽車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亂象后,中國眾多上市車企,仿佛集體開悟了。
越來越多中國上市車企陸續官宣:我們會盡全力盡早按時支付供應商“飯錢”!
一時間,“60天賬期”成為汽車行業、資本市場和社會輿論的話題焦點。
可真的是所有上市車企,都頓悟了嗎?汽車行業反內卷“治標”容易,但何以治本?
01
6月10日開始,中國主要上市車企陸續官宣:“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
一時之間,中國汽車行業和資本市場一片掌聲,也是行業向好回歸的良性趨勢。
據《汽車K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17家上市車企/集團宣布此消息,包括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廣汽、北汽六大汽車央國企,以及吉利、比亞迪、長城、奇瑞(港股IPO中)、賽力斯、小鵬、小米、零跑、蔚來等民營上市車企/集團。
6月11日,中國主要汽車股一度高開,尤其是零部件/供應商板塊大漲。
不過,沒過多久,汽車股整車部分漲幅逐步回落,慢慢趨于平穩。
上周,《汽車K線》統計的汽車股漲跌榜數據也顯示,近百家汽車業及相關上市公司飄紅個股數量不足4成,平均股價跌幅為0.77%,繼續下探。與此同時,汽車股六大板塊全部收跌。
似乎資本市場也在觀望。行業賬期問題容易解決,而更切中要害的全產業鏈價格戰、高資產負債率、汽車產能過剩等其他嚴峻問題,何時能夠得到整治。
如果事態不嚴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站出來成為汽車行業的“吹哨人”。吉利、長安、廣汽等公司更不會聲援。
02
有業內人士質疑,這種本分的事情也值得官宣,拿出來自我夸耀,“名義大于實質”。他還說,現在輿論更關注價格戰引起的產品質量問題,以及零公里二手車等更為迫切的眼前問題。
“冷靜下來想想,就像吃飯就給錢,是天經地義。在新中國的新時代,怎么這些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汽車上市公司,還好意思賒賬拖款?”
諷刺的是,早在去年11月,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就曾在微博發布一張圖片,顯示中美新能源汽車廠商對供應商付款周期的變化趨勢,被廣為傳播。
該圖顯示,部分中國車企賬期不但未見縮短,反而逐年延長,特斯拉則有所縮短。
半年后6月1日起生效的新修訂《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為賬期劃下“紅線”——即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或服務,應自交付之日起60日內付款。
有媒體報道,6月上旬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與國家發改委三大監管部門罕見聯合約談比亞迪、吉利、長城等十多家主流上市車企/集團,明確要求企業“自我約束”,避免無序降價,同時點名長期拖欠供應商貨款這一行業頑疾。
這次點破,成為諸多上市車企/集團在賬期問題上頓悟的重要因素。
03
雖然就汽車行業亂象整治邁出了向好的第一步,但也有媒體報道,不久前香港車展上,有多名受訪零部件制造商坦言,延遲付款在汽車行業內早已司空見慣,部分企業可能仍會通過其他方式延后支付,從而削弱賬期改變的成效。
眾所周知,上市車企最常見的規避方式是開具承兌匯票(即商業票據),將實際支付時間進一步推遲。
目前,《汽車K線》發現,已承諾60天付款期的17家上市車企/集團中,僅有大型國企上汽集團與北汽集團明確表示不會使用商業票據,其他企業則未說明具體的付款形式。
有汽車供應商告訴筆者,60天付款承諾雖好,但是如何計算時間,商業票據使用上沒有任何說明,希望這也能夠進一步規范明確。“不要60天后,給我一張180天的承兌匯票。貼息兌現還要付幾個點的成本。”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行業利潤率已從2018年的7.3%近乎腰斬至3.9%,遠低于下游工業企業5.6%的平均水平。
04
眾所周知,在中國汽車行業,商業票據和供應鏈金融早已普遍應用。車企掌握主導地位,缺乏議價能力的中小供應商則只能被動參與競爭、承擔風險。
一些有話語權的大型上市車企/集團允許票據延期兌付、在市場流通轉讓,或通過支付手續費實現提前兌現。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汽車產業有著規模龐大、供應鏈長、供應商多的特征。
因此,賬期拖得過長,必然導致上下游供應商陷入經營困境。而一旦壓力在供應鏈中層層傳遞,恐怕會加劇行業內卷,陷入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
尤其是過去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競爭壓力從整車向產業鏈環節傳導,出現了供應商貨款支付賬期加長、資金周轉困難等現象,不利于產業技術創新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根據相關報道對比亞迪、長城、吉利等12家中國上市車企統計分析顯示,截至2024年底,12家樣本車企的應付賬款和票據總額超過9220億元,占其總負債的比率高達46.22%。
相比之下,德系和日系上市車企,這一比例通常不超過12%。
05
《汽車K線》統計在冊的主要上市車企2024年行業資產負債率超過65%,高于大多數制造業企業40%~60%的健康水平。
2024年,賽力斯資產負債率高達87.38%,蔚來今年一季度更升至92.55%……對本就資金緊張、融資困難的車企來說,縮短付款周期反而可能加重資金鏈壓力。
在中國車企普遍資產負債率偏高、現金流承壓、如今又無法繼續依賴拖延付款進行“變相融資”的情況下,未來中國車企的現金流壓力必然更加嚴峻。
《汽車K線》在2025年中國上市車企一季報中也發現,相較2024年,主要上市車企盈利能力和水平有下滑趨勢,同時有些車企虧損加劇。(參考閱讀:萬萬沒想到!上市車企一季報……)
在補貼退坡和以舊換新可能逐步退出的背景下,中國主要上市車企需要在銷量和盈利之間進一步權衡。
過去10年間,中國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在經歷資本圈錢造車、疫情、傳統與新能源汽車切換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汽車市場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等問題疊加,讓中國汽車行業陷入了嚴重的“內卷式惡性競爭”陷阱。
絕大多數大上市車企陷在其中,難以自拔,整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都遇到非常巨大的生存壓力。
原本有些上市車企按照400萬、500萬輛規劃建設工廠和產能,現在產能利用率甚至不足50%,不得不進行裁員,關閉工廠。
06
有意思巧合的是,就在車企陸續宣布賬期承諾同日(6月10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簡稱“鋼協”)發文炮轟上市車企“內卷式”競爭,令其自身開展極致降本,并不斷要求鋼廠降低汽車板價格,遠遠超出鋼廠可接受的能力。
鋼協也提到部分車企不斷拉長供應商賬期,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融資壓力和融資成本,轉嫁給上游供應商,導致鋼廠資金壓力倍增。
尤其是部分自主品牌汽車廠通過招標采購汽車板,按照一般的鋼鐵產品給汽車板定價,引發了鋼廠之間的“內卷”,并且基本是“最低價中標”。
2024年,曾有部分主機廠要求鋼廠汽車板供貨降價超過10%。不過,沒過多久該文章就很難在其官方找到。
因此,對于鋼鐵行業而言,針對個別汽車企業拖欠貨款的賬期模式,鋼協堅持行業提出的“不給錢不發貨”原則,堅決抵制拖延貨款的不良行為。
該協會還警告,“價格戰”沒有贏家,更沒有未來。
不可否認,這反映出市場內卷引發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失衡,正是過去幾年全球車企在激烈市場環境中,部分為謀求短期利益而發起壓價拖款等惡性競爭的結果。
如果本就脆弱的信任不再,那么危害的將是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Views of Autoskline:
本應該踏踏實實的汽車制造業,莫忘卻底線!長期主義不能僅僅掛在嘴上。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內容參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業公開信息(相關公司和機構應有義務對其真實性負責);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風險大,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