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能接盤威馬這事,你看好嗎?
汽車門網 | 06-25
18453
據多家媒體透露,威馬汽車復活了,但是背后的“金主爸爸”是同樣深陷囹圄的寶能汽車。
近日,有媒體走訪寶能汽車的綜合展廳發現,除了寶能旗下的悠寶利A3、一臺觀致汽車還有兩臺威馬汽車。對此,寶能汽車內部人士透露,寶能汽車剛剛完成對威馬的“收購”,正處于生產資質等資產交接的過程中。雖然擺上了威馬的汽車,但暫時還不對外推出。
早在今年1月份,正式申請破產重整的威馬汽車就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布了《關于威馬科技集團招募戰略投資人的公告》,并進行了戰略投資人和共益債投資人的公開招募工作。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企業進入了威馬的視野,并成為威馬重整計劃的唯一戰略投資方。這家公司就是“寶能系”控股的一家公司,也是寶能旗下深圳市悠寶佳汽車銷售公司第二大控股股東。
據重整計劃文件顯示,威馬汽車計劃在2025年依托溫州工廠完成復工復產,同時進行品牌煥新和營銷網絡的構建。2026-2027年,新威馬還將加大研發投入構建全產品譜系,以每年1-2款車型有節奏地量產交付,計劃2027年年銷量超60萬輛。遠期的目標也十分“宏偉”,在2026-2027年,新威馬還將加大研發投入構建全產品譜系,以每年1-2款車型有節奏地量產交付,計劃2027年年銷量超60萬輛。
為實現這個目標,深圳翔飛將投資超過100億元“復活”威馬汽車。目前,深圳翔飛已經在招聘軟件上招收大量的汽車職位招聘,辦公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浙江溫州等威馬汽車的總部以及威馬汽車的制造基地。不少人也解讀為,此舉是深圳翔飛為盤活威馬而“招兵買馬”。
但100億就能解救威馬汽車嗎?恐怕不夠。
2023年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申請破產重整。根據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披露的數據顯示,威馬科技集團經審計后賬面資產總額僅為39.88億元,負債已經高達203.67億元。也就是說,即便深圳翔飛能拿出100億來解救威馬,也是杯水車薪。
況且,在背后充當“白衣騎士”的寶能汽車,現在也自身難保。
早在2021年,寶能集團就陷入財務危機,欠薪、裁員、拖欠經銷商等問題一直經久不斷。截至 2025 年 6 月,寶能系被執行總金額已超過 463 億元 ,這一龐大的數字背后,是涉及欠薪、供應商欠款、金融借款糾紛等錯綜復雜的債務問題。寶能汽車還面臨著沉重的金融借款壓力。2025 年 6 月,寶能汽車因 2.7 億元金融借款糾紛被列為被執行人,類似的金融糾紛案件還有多起。
由于內部混亂的管理機制,導致決策流程冗長致使研發產品落后,最終產品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例如曾在2022年高調發布的GX5、GX16兩款車型,到了2025年依然深陷量產難產的泥潭。唯一真正推向市場的悠寶利A3完成申報兩年后終于姍姍來遲,這款售價4萬元的小型電動車并未在市場上激起太大的浪花。
今年6月,國家信用信息平臺顯示,寶能汽車研發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發布解散公示,該企業正在進行營業執照作廢聲明等。但寶能汽車發布聲明否認了這消息,并表示,雖然公司部分董事、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已離職,但并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作和經營,公司一切業務均在正常開展。盡管當事方極力否認,但事實早已不言而喻。
即便二者合作,也面臨不小的市場壓力。要知道,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上,汽車品牌多如牛毛,要想重整旗鼓,第一步就要撕掉消費者心中“破產”“失信”的標簽。威馬此前因破產重整、消費者售后無門,寶能因拖欠工資、債務危機深陷輿論漩渦等原因導致品牌形象直線下滑,消費者能否選擇飽受爭議的品牌還是一回事。更為重要的是,當今市場上的產品層出不窮,消費者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過硬的產品質量與軟性的駕駛樂趣都是重要的考量,二者攜手能否在強者如云的市場中突圍,更是迷霧重重。
而且,新能源角逐賽已經到了下半場,傳統車企正以低價搶占市場,新勢力面臨巨額債務仍在推陳出新,一大批合資車企也在整合資源蓄勢待發。這樣的背景之下,市場能否給威馬、寶能這對曾深陷風波的難兄難弟一個重整旗鼓的機會,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