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銀河星艦7 EM-i刷新插混安全新標準
路遙馬力說 | 06-26
19329
6月24日,吉利銀河星艦7 EM-i作為001號測試車輛,在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順利通過行業首次動力電池、油箱同步穿刺試驗,并獲頒中汽中心行業首個插電式混動車型油電系統安全驗證,進一步驗證搭載吉利神盾電池安全系統的吉利銀河星艦7EM-i遠超標準的全方位安全冗余,樹立A級插混SUV安全新標桿。
行業首個“油電同刺”試驗順利通過,安全標準遠超新國標
此次試驗參考近期工信部最新《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以下簡稱新國標)》,為電池針刺觸發熱失控試驗的強化版,也是行業首次針對插混車型完成“電池+油箱”同時穿刺試驗。試驗模擬車輛被路面凸起物或尖銳障礙物(如鋼筋、斷裂金屬件等)同時刺穿電池和油箱的極端工況,驗證吉利銀河星艦7 EM-i在極限場景下的安全性。
根據新國標要求,可通過針刺觸發單電芯熱失控,進行熱擴散試驗。而此次試驗則采用多根鋼針,對吉利銀河星艦7 EM-i的動力電池和油箱同時進行刺穿。其中,4根刺穿動力電池,2根刺穿油箱,人為造成電池短路+油箱同時泄漏,讓電池和油箱同時受到破壞,受破壞點更多、熱擴散風險加劇,試驗難度大。
試驗結果表明:吉利銀河星艦7 EM-i在極限破壞條件下,電池包依然不起火、不爆炸,熱失控風險可控,安全性高,充分驗證吉利銀河星艦7 EM-i搭載的神盾電池安全系統遠超國標的安全實力,消除用戶對插混車型的電池與燃油系統“油電安全”的雙重顧慮。
此前,吉利銀河星艦7 EM-i搭載的神盾電池安全系統已經通過多項極限測試,如8針同刺、真彈槍擊、中高速底部碰撞試驗等,電池包通過中汽中心6大嚴苛“魔鬼“串行試驗,在極端工況下驗證了其超越行業標準的電池安全性能。而此次吉利銀河星艦7EM-i成功挑戰行業首個“油電同刺”試驗,再次以遠超“新國標”的安全標準實力證明:安全是刻在吉利銀河骨子里的基因,吉利銀河星艦7 EM-i引領A級插混SUV進入安全新一代。
原生GEA架構+神盾電池安全系統 油電共生更和諧,專屬防護更安全
長期以來,新能源插電混動車型憑借著可油、可電,沒有里程焦慮的優勢,廣受市場追捧。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插混車型銷量增速達80%,成為新能源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與此同時,用戶對于插混車型的動力電池和燃油系統的安全關注度不斷提高。
吉利銀河星艦7 EM-i作為吉利銀河基于GEA新能源專屬架構打造的首款插混SUV,從設計之初就秉承了吉利“安全是第一優先級”的造車理念。充分考量了油、電兩大系統間的聯動關系,以“油電共生”創新安全理念,實現了“油電物理隔離“,專屬結構防護,階梯布局等原創設計,從根源上解決了插混車型的油電安全“雙隱患”。
其中,油電物理隔離,就是要把油和電分開:油路、高壓線、排氣管、加油口、充電口擁有獨立專屬通道設計,避免互相直接接觸,實現高溫,高壓不干擾,油電共生更和諧,極大減少安全隱患。同時,吉利銀河星艦7 EM-i首創“6橫4縱保險倉“360度6環全維防護,在各個方向碰撞發生時,可有效引導分散到框架結構上,同時通過環形結構的潰縮吸能,保護電池包、油箱免受沖擊破壞。此外,吉利銀河星艦7EM-i創新采用3層階梯式防護設計,從副車架超高強度防護梁、到電池底部三明治防護,再到高壓油箱的三層階梯式刮底防護,將油箱和電池包的外部結構防護做到極致。而當發生嚴重碰撞時,可以在50毫秒內拉弧斷電,有效避免因電路火花引發的油路起火風險。
吉利銀河星艦7 EM-i行業獨有的“六橫四縱”油電保險艙設計,通過六條橫梁和四條縱梁,形成框架式結構,可有效的對前后及側面碰撞的沖擊力進行分散引導,規避單點集中受力對車身、電池包、油箱產生的嚴重影響。360度碰撞6環全維防護則通過前、側、后360度的防護環形結構,在各個方向碰撞發生時,將沖擊力有效引導分散到框架結構上,同時通過環形結構的潰縮吸能,保護電池包、油箱免受沖擊破壞。
在電池方面,吉利銀河星艦7 EM-i搭載的神盾電池安全系統,歷經100+項全場景極限工況測試,不僅注重電芯安全,更是一套融合了架構、整車、智控、云端的,“無盲區”電池安全體系。其中,電芯采用濕法雙涂層隔膜、高安全電解液等安全材料,電池包“田字格”框架專利結構、DP980高強鋼+復合材料底護板、快速泄壓防爆閥等設計充分保障電池安全。同時,吉利星睿智算中心車云一體+BMS電池醫生監控防護,可對電池故障云端在線實時診斷、長時預警、實時監控等功能。神盾電池安全系統,真正從系統層級上保障了電池安全。
“不起火,不爆炸”只是吉利動力電池安全的入門標準,全方位的“安全冗余”才是吉利追求的目標。
無論是電氣化還是智能化,安全是新能源汽車的根本。在吉利看來,安全與配置無關,更不應該有價格段的區分,它是吉利造車的初心和創新的基石。沒有安全這個“1”,后面有無數個再精彩的“0”,一切都只能歸零。近期,工信部發布了最新電池安全要求,首次把“不起火,不爆炸”升級為了強制性要求,被外界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對吉利而言,這只是動力電池安全的入門標準,吉利的目標是追求全方位的“安全冗余”。
例如,在電池測試方面,吉利要求電池必須經過全場景極限工況的 36 項安全測試,比新國標多12項。其中23項測試標準超“新國標”。此外,吉利還主動增加了電池包的底部球擊、刮底測試、踩踏測試等12項測試內容。
早在2021年,吉利就攜手國家權威機構,牽頭制定了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底部防護的團體標準。值得一提的是,在吉利之前,基本沒有車企做過底部碰撞測試。吉利也是在行業里第一個做到了,30公里時速整車正向刮底測試,20公里時速整車負坎沖擊都無損傷,解決了電動車最怕的,因底部碰撞帶來的電池損傷和安全事故。此次新國標,也將“底部碰撞防護”要求升級為國家強制標準。
作為該項團體標準的主要參與者,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吉利還宣布將向全行業開放電池底部安全專利集,在更極端的場景下,更好的保護車輛、以及生命和財產安全。全面超越國標,是不斷推動吉利在安全上持續創新的動力。截至3月,在中汽中心公布的自主整車集團汽車安全專利公開量排行榜上,吉利以1562項安全專利公開數,位列中國車企第一。
得益于吉利嚴苛的安全標準,吉利銀河星艦7 EM-i提前超額滿足新國標的各項指標,真正做到油電隔離更安全、電池整包更堅固、電池電芯更穩定,樹立A級插混SUV的安全新標桿,為用戶美好生活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