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革新,精準覆蓋 一汽-大眾如何以“百店千家”重塑市場格局
上游汽車編輯部 | 06-27
18410
一汽-大眾大眾品牌近日舉行新經銷商授權簽約儀式暨品牌體驗之旅,正式向75家新店授牌,并與9家全國百強及區域頭部經銷商集團達成深度合作,計劃新增40家門店。這場以“百店千家”為目標的渠道擴張行動,猶如一枚深水炸彈,在市場中激起強烈反響。
75家新經銷商中,超20家十年以上合作經銷商再度聯手,7大集團一次性拿下多店授權,新店對68個市縣覆蓋,一汽-大眾已經用“老伙伴+新陣地”的組合,完成了對主流消費市場的精準覆蓋。
輕、快、準 渠道擴張三重奏
簽約只是表象。真正顛覆性的,是一汽-大眾用組織變革為渠道“注入靈魂”,4月啟動,6月落地,一汽-大眾用不到兩個月時間,推倒了組織變革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完成了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渠道生態升級。
一汽-大眾系統化優化,用“敏捷轉型”讓渠道成為“客戶運營”的觸手。衛星店、觸點網絡如毛細血管般滲透下沉市場,重構渠道基因。
第一重,輕裝上陣,破解成本困局。推出“輕量化”渠道模式,鼓勵經銷商盤活存量資產,這意味著,經銷商無需再為動輒千萬的建店投入買單,廠店分離、車間共享等方式大幅降低建店硬件投入,以更輕資產的方式切入低線市場。
第二重,效率革命,重塑拓網節奏。36天!這是一汽-大眾新店從審批到開業的最短周期,前置規劃、主動招募和加速開業等全流程精益管理,構建起高效拓網體系。比行業平均周期縮短近一半,這一速度堪稱“閃電戰”。其背后是組織架構的徹底重構,讓決策鏈條縮短,資源分配更精準。
第三重,數據賦能,穿透用戶壁壘。雙鏈路運營機制結合數字化工具,為經銷商打造“動態客戶畫像”。從銷售線索到售后維保,用戶行為被數據化解構,經銷商終于能告別“盲打”,實現精準營銷。
一汽-大眾持續賦能用戶運營
“百店千家”的野心,不只是秀肌肉,本質是一場組織變革的陽謀。不同于傳統合資車企在“穩態”慣性中打轉,一汽-大眾打破“前臺-后臺”傳統架構,重整為“前臺作戰中心—中臺策略中樞—后臺能力中心”的三段式架構,這個看似抽象的調整,實則是對“用戶為中心”的極致落地,前臺直面經銷商和消費者,中臺制定策略,后臺整合數據與技術,三端協同讓客戶需求從“被感知”到“被滿足”的周期縮短。
過去,廠商是規則制定者,經銷商是執行者,如今,一汽-大眾要成為資源整合者,經銷商則是市場觸點。一汽-大眾已經用數字化工具、金融政策、產品賦能等手段,把經銷商網絡改造成了“用戶運營的超級節點”。并堅持用產品迭代、服務升級、用戶運營,為渠道注入持續造血能力。
擴充產品矩陣 雙賽道強勢進擊
渠道擴張的底氣,最終要靠產品說話。一汽-大眾大眾品牌拋出的“王炸”是,2026年起,10款全新車型將陸續落地,包括5款純電、2款插混、2款增程和1款燃油車。這個“油電混共進”的產品矩陣,直指新能源轉型決心;同時,“本土化定制”成為關鍵詞,深度參與本土化商品定義及商品研發,以豐富的商品矩陣、智能化解決方案和場景化體驗設計,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樣的出行選擇。
這種轉變背后,是對中國市場特殊性的深刻認知,一汽-大眾正用“中國定制”,在新能源賽道撕開缺口。
“百店千家”不是終點,而是一汽-大眾在新能源時代的投名狀,產品是子彈,渠道是槍管,用戶是靶心,這家巨頭正用“敏捷轉型”回應市場劇變。商業的溫度、利他的刻度,是對一汽-大眾對"長期主義"的最新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