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循環計劃愿景發布 助力電池循環經濟加速落地
BAO愛車工作室 | 06-27
18300
6月24日,倫敦氣候行動周期間,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MF)與寧德時代共同發布“全球能源循環計劃”愿景,明確提出推動電池循環經濟全面落地,并助力新電池生產擺脫對原生礦產資源的依賴。這一舉措被視為全球新能源產業向低碳循環轉型的重要突破。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CEO瓊奎爾·哈肯伯格(Jonquil Hackenberg)指出,全球循環經濟正從理念階段邁入系統性實踐的新階段。寧德時代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蔣理透露,未來20年內,全球50%的新電池生產將不再依賴礦產開采,而是以電池產業鏈為切入點,帶動能源體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續方向系統轉型。
作為首個由中國企業推動的循環經濟公益項目,“全球能源循環計劃”構建了覆蓋新能源全產業鏈、政府、學術機構等多方力量的協作網絡。當天,近百位來自企業、政府、科研機構、金融投資機構及媒體的代表參會,共同探討如何通過跨領域合作,構建高效、可循環且具韌性的全球能源新體系。
蔣理在會上強調,循環經濟將釋放全新的經濟機遇與社會價值。隨著電池從設計、制造、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變革推進,電池循環經濟將開辟廣闊市場空間。據預測,到2040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電池價值鏈將創造超1000萬個就業崗位。
為實現這一愿景,“全球能源循環計劃”同步公布四大行動方向:在價值鏈體系重塑方面,寧德時代推出“時代碳鏈”管理系統,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各環節,推動全價值鏈系統性減碳;產品設計端遵循模塊化與“易拆解優先”原則,目前其儲能電池循環壽命已達1.8萬次,有效降低材料需求與碳排放;商業模式創新聚焦從“產品銷售”向“共享服務”轉型,正布局超1萬個換電站的服務網絡,通過換電、電池銀行等模式提升電池利用率;回收體系建設上,寧德時代已構建全球最大電池回收網絡,2024年回收約13萬噸廢舊電池并生產1.7萬噸鋰鹽,實現材料的高效循環利用。
英國法拉第研究所CEO馬丁·弗利爾(Martin Freer)評價稱,寧德時代的定向循環解決方案為行業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蔣理表示,推動電池循環經濟需要技術突破、產業鏈各方開放合作及全球政策協同,下一步寧德時代將支持基金會開展系統性研究,探索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轉型路徑,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可復制的循環經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