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獨立試駕2025款特斯拉Model 3:如今的它還算標桿嗎?

駕仕派 | 06-30

14724

放在2025年這個時間節點,我覺得特斯拉在技術上似乎已經沒有太多先進性可言了。但是,如果不把它看作一個高科技產品——而是一個商品的話,它依然是成功的,至少它已經給人們留下了足夠深刻的印象。

而且它提供的潛在情緒價值,依然是絕大部分的車企都給不了的。那么它還值得推薦嗎?這次就通過這臺25款的Model 3給大家聊聊。

01

關于動態

提到這一代的Model 3,屏幕換擋一定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它真的有那么“反人類”嗎?至少我用起來,倒是感覺并沒那么難以接受。

屏幕換擋的交互控件,被布置在了屏幕的左上角,很接近懷擋擋桿的慣常位置,D/R擋切換的滑條長度也恰到好處。由于方向盤后面的撥桿都沒了,所以正常姿勢下,兩只手都在方向盤的3/9點位置上,因此換擋的時候,右手的移動幅度并不比操作懷擋大多少。而且這個控件在踩剎車時才會顯示出來,邏輯和物理擋桿是一樣的,誤操作的概率也比較低。

其實,海外版的Model 3上是有自動換擋的邏輯設計的,當檢測到前方有障礙物時,反打方向盤,同時踩下剎車,就能自動在D/R擋之間切換,甚至還有停車時踩下剎車自動切入D擋的邏輯。只不過國內版本沒有這部分,應該是考慮到國內場景更復雜、誤判可能性更高的問題。

不過操作要上手也不難,向上滑是D擋、向下滑是R擋、中間輕點一下就是P擋。只是窄路掉頭的時候要多費點手指頭。

但是屏幕上沒有了N擋,應對自動洗車機或者拖車的時候怎么辦呢?雞賊的特斯拉,把“備份”的物理換擋留在了頂棚的上方,然而使用的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帶有物理行程的實體按鍵,而是觸控面板。

這也是我即便在體驗上不算難適應,也要反對這種換擋設計的原因。

因為車機屬于信息娛樂件,功能安全的等級,天生就要比實體擋桿更低。作為一個電子控件,很難徹底消除死機、卡頓、黑屏等問題,失效的潛在可能性,天然就比物理控件大得多。這對于換擋這樣重要性極高的功能來說很難接受。

為了這種設計去提高車機的功能安全等級,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所以在我看來,連備份的換擋控件也換成觸控式就很離譜,為了節約成本做到這個份上實在有點過了。放在國內的傳統主機廠,光是負責智能化的部門自身,都會想方設法阻止這種“大逆不道”的設計。

不過單就體驗而言,最讓我感到反人類的并不是屏幕換擋,而是方向盤上的轉向燈按鍵。

雖然轉向燈按鍵“左下右上”的布置方式盡可能貼近了傳統物理撥桿的設計邏輯,但是用起來還是很別扭,以至于我過彎時忘打燈的概率大大提升。因為在有撥桿的情況下,只要你的左手還抓著方向盤,只需要打方向的時候,伸出中指順便輕輕一撥就能打燈了。然而換成按鍵后,原本在方向盤上發力的拇指,就不得不分出去按鍵,單手打方向盤反而不好發力了。

當然,現款Model 3的高價值部分,依然停留在其傳統優勢上——電耗以及操控。

負責任的說,Model 3依然是我目前開過的純電車型里操控最好、最“緊繃”的一個。它甚至讓我想起了以往F世代、乃至E世代的寶馬3系,甚至比如今G世代的寶馬都要好,即便現款的底盤針對中國路況調整過后依然如此。

首先是動力輸出,已經不能單純用“線性度高”來形容了,簡直就是人機一體。因此Model 3并沒有給出復雜的各種“駕駛模式”,而是直接給出動力、輸出、轉向的選項,而且各個選項都只有2-3項,譬如動力方面就只有兩種——平順和運動,但每一項的效果都很完善,顯得非常自信。

即便是“平順”的設定,響應性依舊非常好,同時扭矩輸出循序漸進、踩多少給多少,甚至剛好超出你所想要的預期;“標準”設定和寶馬的“運動”模式風格很接近,深踩電門,車子就會直接往你后背上踹一腳,然后如同離弦之箭一般“射”出去,讓主駕大呼過癮、副駕花容失色。

相比之下,國內不少走運動化路線的車型,在車機上“打包”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駕駛模式,然而一用起來就會發現——沒幾個調得足夠自然的。

底盤更是堪稱精髓。尤其是,轉向手感非常接近傳統運動車的液壓轉向,力度回饋的設定十分“男性化”。雖然有三個不同的檔位,但即便是最輕便的一檔,回正力矩和阻尼依然有著很強的韌性,而且路面震動能很忠實的通過方向盤傳遞到手上。

轉向比設定更是激進,從左往右打滿只需兩圈多一點,要知道小米SU7也才不過2.5圈。事實上,我已經很久沒有接觸過轉向如此激進的車了。得益于比SU7更緊湊的車身,Model 3的變向十分凌厲,車身跟隨性堪稱一流。

懸架的濾震風格也很有中古寶馬的風味。行程很短,處理振動凌厲而迅速、干脆利落,抹除振幅的同時,沖擊感依舊能忠實地傳到坐墊上,但又不至于像傳統的沃爾沃那樣僵硬死板。過一些比較矮的減速帶時感知非常強,但車速提上去之后反而能很好地抑制住顛簸,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處理方式。過彎時的側傾比我想象中略大一點,但依然輕微,僅在加速度上有所感知。

弱點在于抓地力,在逼近極限狀態下的感知有點模糊,不如預期那么安心,有時甚至會讓人覺得車子分分鐘要滑出彎外,攻彎時不得不留一點余地,或許和車重有關。另外胎噪也比較明顯,似乎這套普利司通的泰然者輪胎在這臺Model 3上并沒能發揮出預期的優勢。反倒是在裝備了無框門的情況下,高速的風噪抑制做得還不錯,讓我有些意外。

可見,即便是個不折不扣的新勢力,特斯拉對駕乘體驗的理解也是很深刻的,基本功非常扎實。

與之相反,除了小米和極氪之外,很多國內的新勢力卻在大力宣揚“車坐不開”論,反差如此之大,令人唏噓。

如果覺得小米不夠硬核的話,那么Model 3無疑是你最好的選擇。

02

關于智駕

Model 3的智駕,反而是全車動態方面最不值得關心的一項。因為這臺Model 3上只有EAP,也就是普通的L2級別的集成巡航輔助,只不過能夠部分兼容城區快速路的路況。

然而這套系統的限制非常嚴格。因為方向盤使用的不是電容式,而是電阻式,開啟巡航功能之后,需要時不時輕微打一下方向盤,但是打的幅度并不好掌握,要么檢測不到,要么就直接功能退后臺了。結果短短半個下午的時間,我就已經觸發了兩次系統警告,直接面臨禁用智駕的狀態。

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里,我都是手動駕駛的,直接當跑車開。

03

關于電耗

特斯拉的電耗的確算是一絕。畢竟這次試駕不是高速路況就是比較激進的電門“大開大合”的開法,然而表顯的電耗,也不過百公里14kWh-15kWh左右。

要知道,這家伙的三電平臺,已經是6年前的產物了。如今能做到大致同等水平的競品車型,幾乎都是一水的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梢娝谌姾蜔峁芾矸矫娴募稍O計水平的確很高。

其實,如今新一代電車很知名的幾個技術基礎,包括按車身域劃分的集中式電子架構、高度集成的三電平臺,都是特斯拉先帶頭投入大規模量產上的。

還有熱管理方面,特斯拉的八通閥也是行業內知名的,用一個閥體就能將全車包括電池、電機、空調等熱管理方面的管路全部打通一并管理,而且體積非常緊湊。

數年前我有幸見過全車拆解過后的Model 3,摘下容積巨大的前備箱后,看到這么一個如此精巧的閥體,感覺就像看藝術品一般震撼。

▲Model 3前備箱拆卸后的前艙內部,冷卻液儲存罐(白色)左側的黑色圓形物體為八通閥(網圖)

04

關于靜態

這臺車靜態方面的整體情況,相信熟悉的人已經很多了,我主要談一些改款后的細節。

新版的改動主要集中在前后燈組,配合保險杠和機蓋的變化。燈組的新造型會顯得細節豐富、更細致,氣勢也更凌厲。相比之下,老款的花生燈和緊湊車身的搭配顯得有些卡通化,但是契合程度明顯比新款高,無奈老款實在太經典了。

這要得益于初始的整體車身比例設計,短促有力的尾部,使得整臺車看起來很像是90年代風靡的兩廂半造型。相比之下,車長逼近5米的SU7雖然明顯看著更舒展,但在市區用起來顯然沒有緊湊級身材的Model 3那么靈活。

關于大家比較喜歡吐槽的做工方面,或許是經過國內的多年熏陶,起碼車身接縫的表現,在20萬左右的價位里已經夠得上中等水平了。當然跟一些頭部選手相比差距還是不小。

但是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依然存在。譬如老款后備箱“知名”的漏雨問題,原因在于這個后備箱的密封膠條,基本上已經貼著后風擋的邊緣了,看現款這部分似乎改善并不明顯,有體會過的朋友可以說下。

內飾看似改動的地方不多,起碼用料觀感的變化不大,或許依然會有人嘲笑是“廉租房”,但整體效果相比老款還是有明顯改觀的。中控臺的基座沒有使用軟性的搪塑,但是表面有仿皮包裹。新的方向盤造型很不錯,比老款的線條考究多了,加上中控臺的控件都被砍掉,視覺上顯得很清爽。局部織物表面和氛圍燈的引入,很好地改善了老款設計單調的問題。相比起各種仿木、鋼琴烤漆和鍍鉻飾條的濫用,我還是更喜歡這種“極簡主義”的風格。唯一讓我有點抱怨的是A柱實在太粗了。

由于電池重心非常低,疊加CTC的電池包設計,坐墊安裝位置能壓得更低,在主駕上稍微彎腰就能夠得到地面。車頭被壓得更低,加上沒有儀表盤,前方的視野非常開闊,比思域還要通透。這是一個非常標準的運動化人機設定。不過地板和坐墊之間的高度差不大,尤其是腳部有被明顯抬高的感覺,就像是直接躺在地板上開車一樣。

前排座椅的包裹感并不算強,甚至整個椅面都有些偏小,而且填充物太厚了,幾乎要把整個人頂出座位,但實際過彎時還是能把人“夾”緊,而且腰部支撐很足。乘坐感偏硬,好處是長時間駕駛腰不容易酸。

唯一要吐槽的地方在于頭枕是一體化的,靠背角度過大的話容易撐不住后腦勺。

地板高度的問題也同樣影響到了后排。雖然靠背傾斜角比較大,配合激進的天幕與后風擋一體化的設計,能夠騰出不少頭部空間,但坐墊比較平,對大腿的支撐不足,而且前排座椅下方也沒有足夠的空余,穿的鞋稍微大一點腳就塞不進去了。另外安全帶的固定位置沒有考慮到座椅靠背翻折的問題,復位之后安全帶容易被壓住。

車門開關是如今新能源比較普遍的電子按鍵+機械把手的冗余組合,但與大多數競品將機械把手藏在杯架內側的做法不同,Model 3機械把手直接就在車窗按鍵前方,位置非常顯眼,而且有明顯標志。不要小看這種細節,一旦發生事故,車門電子開關失效之后,外部人員只要破窗,就能很容易把手伸進車里的主駕位置,夠到這個機械開關。

這一點,很多競品的設計都做不到。

雖然砍掉儀表和HUD在我看來并不是一個好的做法,但還是得承認,車機交互的布局對這個問題的緩解效果還算不錯。事實上,有不少后來者,都在無儀表的情況下模仿了特斯拉的車機界面布局。

左側智駕SR渲染、右側地圖的分屏布局很科學,而且細節拿捏也比較到位。譬如說擋位、車速、警告燈等重要信息都盡可能“堆”在主界面的左上角,大小錯落有致又不顯凌亂;倒車或者打轉向時,彈出的側向輔助影像面積并不大,只會占據左側SR渲染的部分,如此一來既能在較小的視線轉移幅度下看到完整的畫面,也不會遮擋導航信息;導航默認狀態下一直處于暗色顯示,而不是主流車機的淺色底,更有利于對主體信息的觀察。

可惜基礎設計得再好,功能上的落后也是難以否認的,至今連一個靠譜的自動泊車都拿不出來,還是個不小的問題。

05

駕仕結語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在2025年,這臺Model 3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水平?很顯然,在智能化方面,尤其是關鍵的智能座艙和駕駛輔助上,它的競爭力在同價位里是明顯落后的。

然而,它的底子依然很扎實,整車布置、三電和熱管理系統方面都有出色的手筆。

更重要的是,作為最早引爆市場的高端純電車型,它已經做實了這一領域的定義者的身份,單憑這一點它的品牌溢價就能維持很久。這可算是一個先行者應得的獎勵。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認為,如今它在市場上的地位早已經超過了它應有的身價。從產品定義的角度來說,Model 3應該和小米SU7一樣,是一個走年輕化“小資”路線的運動型轎跑,本質上是一個比較小眾的類別。只是特斯拉的運營實在太成功了,早期的積累讓它坐上了一個本不屬于它的主流地位,月均2萬臺以上的銷量對它來說已屬超凡。光看賬面基礎,18萬左右才是真正適合它的當前價位。

假如真的有一天,Model 3降到20萬以下的話,我依然會強烈推薦。作為一臺新時代的“純電寶馬”,它很符合直男審美。

(END)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品牌資訊
更多 >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 伊人成色综合网|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色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激情 |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综合色产在线精品|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亚洲欧美国产日产综合不卡|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色青青草原桃花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国产综合成人色产三级高清在线精品发布|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在线| 狠狠久久综合|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网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