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降價國內(nèi)銷量仍下滑近20%,長大后的smart為何賣不動?
AGKC阿貴藝車 | 01-24
22112
就在日前,馬自達“陰陽銷量”的事件引起熱議,這邊發(fā)海報宣稱同比增長8%,那邊卻被長安實錘2024年全年銷量不到8萬,同比跌幅14.69%。也是因此,弱勢品牌銷量“遮羞布”再次成為業(yè)界討論的話題——確實不少品牌的銷量存在難以解答的落差問題,smart也是其中之一。
所以有人質疑:這是數(shù)字游戲還是得到什么奇遇了?而smart也在矛盾之中,走到了分叉路口……
發(fā)力海外市場,smart做好準備了嗎?
從官方的信息上看,smart的形勢頗為喜人:官宣正式進入埃及市場,網(wǎng)絡已經(jīng)覆蓋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qū)。對此smart中國營銷公司CEO易寒還樂觀的表示:2025將成為smart品牌的“全球之年”,圍繞“‘open your mind”品牌主張,計劃新增拓展逾10個海外市場,加速全球業(yè)務布局。
簡單來說,海外拓展會是smart在2025年的重要任務。
有一說一,我們樂見smart能在世界舞臺越走越遠,畢竟其核心競爭力都來自吉利,能發(fā)力海外也算是中國汽車的成功。可在經(jīng)歷愛馳、哪吒之后,“拓展海外市場”被賦予了異樣的色彩。而事實上smart給人的感覺就很矛盾,一面是總裁的迷之自信,另一面是讓人擔憂的真實市場表現(xiàn)。
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國產(chǎn)smart在中國銷量為33427輛,同比跌幅19.37%,哪怕按照最低的5萬銷量目標,目標完成度為66.8%。雖說從7月份開始銷量緩慢走高,到12月達到巔峰的4180輛,但這也是建立在“放價”的基礎上。
據(jù)悉,4月份smart精靈#1降價2.41萬至15.49萬元起,smart精靈#3減價4.5萬元至16.49萬元起。只不過實際成效并不理想,前者終端銷
而海外市場表現(xiàn)更不樂觀,2024年前11個月,smart海外銷量只有1.49萬輛,其中歐洲市場在10月份銷量只有47輛,至于中東和南美市場則均沒有銷量……
說實話smart就以這樣的狀態(tài)去沖擊海外市場,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哪吒汽車,國內(nèi)市場持續(xù)下行。海外市場同樣緊縮,尤其是歐洲市場,其居然不能像MG那樣,通過情懷收割一些本土用戶。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人認為是smart走錯了兩步棋,反而讓其陷入了一個夾縫之中……
陷入夾縫,smart只能通過降價重塑品牌?
smart錯在哪?業(yè)界公認的第一步錯棋就是“長大”,也不少人視為斷了傳承——人們更期待極具趣味性的“老頭樂之王”,而不是同質化嚴重的電動鋼炮。
其二就是不夠親民,其實在獲得吉利技術變大重生之后,很多消費者其實無法接受,品牌力反而下降,被認為撐不起高價。與此同時,如今的中國市場,低端傳統(tǒng)豪華的品牌力已經(jīng)不敵高端中國品牌,smart還以豪華自居,結果讓旗下車型總是得面對降維打擊的壓力。
比如全新上市的smart精靈#5,普通版本車型的售價是23.99萬-29.99萬,同價位上的明星車型的有問界M7、理想L6以及比亞迪唐。smart精靈#1和smart精靈#3也同樣如此,更因為易寒“自毀人設”大降價讓價格極為接近,不僅讓兩款車產(chǎn)生相互傾軋的隱患,還讓老車主紛紛表示“遭到背刺”,進一步降低品牌形象。
然而事已至此,smart也必須要想法子破局,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似乎除了再降價似乎也沒的選。只不過有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單純打價格戰(zhàn)拼下限是死路一條,其需要通過向下的方式,重塑品牌形象——即做一個接地氣的“汽車潮牌”。比如說滿足網(wǎng)友、車友們的期待,推出10萬以內(nèi)的“新生經(jīng)典,讓大家不到10萬就能開上真正的smart,或許能夠喚醒一部分國內(nèi)外的情懷黨,當然這也是惡趣味的腦洞。
另有理性人士認為:以目前smart的品牌狀態(tài),其在國內(nèi)最適合的價位是下限10萬,上限30萬。這樣一來還是有機會泊入小米開創(chuàng)的“汽車潮牌”賽道,此舉不僅能蹭一波熱度,或許還更有利發(fā)揮smart崇尚年輕、個性、時尚、科技的新品牌調性。
只不過若是如此,又會傷害到老車主的感受,但相較于立牌坊,smart或許更需要重塑品牌形象,以吸引新的消費者。
貴言堂:
總而言之,目前smart已經(jīng)陷入一個怪圈,國內(nèi)每況愈下,海外市場打不開,又出現(xiàn)“陰陽銷量”的情況,易寒所期望的:“2025將成為smart品牌的‘全球之年’”,“新增10個海外市場”可能會成為夢幻泡影。若想活,或許smart只能重塑品牌形象,前提是其與足夠的時間,撐過轉型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