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電車首選充電便利性,看埃安如何建“樁”網
水滴 吳優 | 06-05
46130
以前買車,很多人盯著續航數字看,覺得數字越大越安心。但現在大家明白了:車能跑多遠是一回事,充電方不方便才是日常用車的真痛點。尤其當第三方充電站普遍存在兼容性問題時(比如你的車明明支持150kW快充,結果實際充電連100kW都跑不滿),這種體驗落差更讓人焦慮。所以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與其堆電池容量,不如選充電網絡靠譜的車企,這才是真省心。
面對用戶需求的變化,車企也紛紛“卷”起了充電網絡建設,把它當成新的護城河。像小鵬計劃2025年建成3000座超快充站,理想則打算今年內鋪滿2000座超充站,極氪、小米等也都在加速布局。目前廣汽埃安在自建快充樁數量上明顯領跑,已經鋪了超過1.5萬根直流快充樁,覆蓋全國31個省202個城市,連京滬高速、川藏線這類“補能荒漠”都覆蓋到了。
廣汽埃安還有個新做法:充電站建在哪,用戶也能參與決定。 只要一個小區或附近申請的人夠多,廣汽埃安就會在那建充電站,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充電,解決充電不方便的問題。
而且,這些充電站除了能充電以外。他們還增加了休息的地方、新能源車展示區、咖啡廳和小超市這些設施,讓充電的時候也能歇歇腳、逛逛店,體驗更舒服方便。
這些技術不僅緩解補能焦慮,還讓車從“消耗品”變成了“能源節點”,把充電樁從成本負擔轉化為用戶收益來源。
現在選電車,充電網強不強,比電池大不大更重要。消費者更理性了:愿意為便利付費,但拒絕為冗余容量買單。而車企的戰場也從“誰家電池大”轉向“誰家充電方便”——自建樁數量、覆蓋廣度、服務體驗,才是未來決勝的關鍵。
在未來,廣汽埃安還提出了“雙萬樁計劃”,計劃建設超充樁10000支及目的地慢充樁10000 支。隨著補能網絡的進一步完善,車主將享受到比加油還便利的高品質補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