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電車車主有關,廠家為何將電池設置31萬公里的使用限制?
左右觀車 | 06-09
17127
近日,一起關于東風風行電動車的鎖電事件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也讓電池廠商設置的31萬公里使用限制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
據知名汽車博主“參謀長說車”爆料,一位東風風行雷霆630 Pro車主在2023年5月4日購得愛車。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這輛車行駛里程就高達31萬公里。然而,今年4月25日,車主在充電樁充電時遭遇意外,車輛充電三十余度后突然顯示電量已滿100%,并且無法繼續充電,車輛被鎖定。車主迅速向廠家反饋情況,電池廠家給出的答復是車輛在出廠時便已設定了31萬公里的行駛限制。截至5月30日,距離問題發生已過去19天,仍未有工作人員前來對車輛進行檢測。更讓車主憤懣的是,維修廠師傅接到廠家通知,不能私下與車主溝通,且廠家在未經過車主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把電池容量從75%調到了50%,這使得車輛實際續航從四百多公里掉到兩百公里。
該車主表示,購車時并未被告知這一限制,認為自身權益受到了嚴重侵害。此事件在網絡上引起廣泛共鳴,網友看法不一。部分網友認為,買車時廠商宣稱電池能用到車報廢,現在卻在跑滿31萬公里后鎖電,有變相讓車報廢之嫌;也有網友覺得31萬公里超出普通家用范圍,屬于“過度使用”,廠家可能是擔心電池出問題擔責任,但更多人認為,即便車輛使用頻率高,廠家突然鎖死車輛不讓使用的做法太過生硬,至少應該提前預警。
事實上,類似情況并非個例。此前零跑C11車主也曾反映相同問題,但該廠家主動聯系并為車主提供了免費更換電池服務。威馬、小鵬等品牌也曾因“鎖電”問題遭遇消費者維權,被質疑通過OTA升級掩蓋電池安全隱患。
那么,電池廠商為何要設置31萬公里的使用限制呢?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與電池壽命密切相關。一般來說,31萬公里相當于普通家用車15年的使用強度,在這個里程數后,電池性能可能會出現明顯衰減。而且更換新電池費用較高,約占整車價格的40%,大約7 - 8萬元,這或許是廠家選擇“鎖電”而非更換電池的原因之一。廠家可能擔心電池在行駛30多萬公里后出現風險,例如起火、漏電等安全問題,為了規避責任而采取鎖電措施。
此次事件也引發了消費者對新能源車質保條款的高度關注。專業人士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車時,需重點確認三點:質保是否限制里程、電池衰減標準以及鎖電后的處理方案。目前國家對電動車的一些規定還不夠細致,希望相關部門能進一步完善法規,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