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巨頭拆分,一站式供應商宣告死亡
汽車商業評論 | 06-27
21217
編譯 / 錢亞光
設計 / 張 萌
來源 / www.continental.com, www.bloomberg.com, www.breakingviews.com
2025 年 6 月 24 日,大陸集團于2025法蘭克福資本市場日活動(Capital Market Day 2025)中鄭重宣布,將于 2026 年正式出售康迪泰克業務部門。
這一決策絕非草率為之,而是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歷經長時間、多維度對康迪泰克獨立化交易選項深入剖析與嚴謹評估后的結果。
首席執行官尼古拉?塞澤爾(Nikolai Setzer)明確表示:“這是大陸集團歷史上的首次,它將成為一家專注于價值創造、盈利、現金流和穩定業務發展的純粹輪胎制造商。這種韌性將造福所有利益相關者。” 這番話語,如同重錘敲響了大陸集團戰略轉型的警鐘,而戰略重心的轉移,正是商業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的關鍵標志。
從公司自身運營層面深入探究,此次拆分是大陸集團應對復雜市場環境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全球經濟形勢波譎云詭,匯率波動如驚濤駭浪般劇烈,全球貿易壁壘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這些外部因素宛如沉重的枷鎖,嚴重束縛了大陸集團的前行步伐。
汽車制造商們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同時整個行業也在對中國的競爭對手以及向電動汽車的轉型做出反應。在戴姆勒拆分了其汽車和卡車業務,以及大眾集團部分剝離了保時捷跑車品牌及其商用車部門之后,大陸集團的戰略轉變表明,供應鏈如今也開始開始適應這種變化。
德國伯吉希格拉德巴赫汽車管理研究中心(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 in Bergisch Gladbach)負責人斯特凡·布拉策爾(Stefan Bratzel)表示:“大陸集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德國企業正面臨如何順利完成轉型的難題。此次分拆表明,那種大型一站式服務的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了。”
從遍地開花到聚焦核心
以業績數據為切入點,我們便能清晰洞察到這一點。受匯率變動和貿易壁壘增加的雙重沖擊,大陸集團在 2025 財年整體業績預期大幅下調。從業務板塊來看,輪胎業務板塊和康迪泰克的銷售額、利潤率預期也被迫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
在中期規劃里,集團預計整體銷售額將達 195 億-220 億歐元,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率為 12.0%-14.5%,其中輪胎業務部門被賦予了更高的利潤率預期,預計可達 13.0%-16.0%。這一系列數據的背后,是大陸集團對自身業務盈利模式的深度反思與重新規劃。
回顧往昔,大陸集團曾采取多元化業務均衡發展的模式,試圖在多個領域遍地開花,雖然企業集團曾承諾能在不同行業之間實現穩定運營和高效的資本配置,但隨著投資者追求專注和更高回報,龐雜的業務組合已不再受歡迎。
而且,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這種模式逐漸暴露出資源分散、難以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業務等諸多弊端。塞澤爾說:“在這種環境下,由于信息透明度極低,你必須迅速做出調整,而且客戶也無法總是為你提供可靠的預測。在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組建小型、靈活的團隊。你現在適應得越好,未來就能獲得越大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已率先對大陸集團的拆分計劃予以積極回應。自去年 8 月宣布分拆意向以來,其股價已飆升約 46%,遠超倍耐力、米其林等純輪胎制造同行。盡管行業整體承壓,大陸集團甚至因貿易壁壘下調了2025年業績預期,但股價漲勢依舊強勁。
從估值維度分析,若按可比公司標準估算:汽車業務板塊以 2026 年 EBITDA 的 2 倍估值,對應企業價值約 50 億歐元;工業橡膠部門按 1 倍市銷率計算,可貢獻 45億歐元;核心輪胎業務取米其林與倍耐力估值中位數(5倍EBITDA),價值約 150 億歐元。
綜合測算,拆分后業務總價值可達 245 億歐元,扣除債務與養老金后,股權價值較當前市值仍有近30% 的上升空間。這充分說明,市場高度認可其聚焦核心業務的戰略轉向,認為此舉能夠有效釋放企業價值,也從側面印證了商業模式變革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如今,大陸集團果斷將資源向輪胎業務傾斜,全力打造以輪胎業務為核心的盈利模式,這無疑是對原有商業模式的一次徹底革新,旨在通過聚焦核心業務,提升運營效率,增強盈利能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在業務戰略方面,大陸集團的拆分舉措更是彰顯出其向全新商業模式轉型的堅定決心。回溯過去,大陸集團業務廣泛覆蓋多個領域,猶如一張龐大而錯綜復雜的網絡,康迪泰克的業務更是橫跨工業、汽車等多個板塊。然而,此次拆分后,康迪泰克將心無旁騖地聚焦工業業務,在 2025 年下半年完成 OESL 業務出售后,其 80% 的銷售額將來自工業客戶。
而大陸集團自身則徹底告別多元化經營,全力聚焦輪胎制造這一核心業務。在輪胎業務領域,大陸集團憑借 20 家輪胎工廠的強大規模以及領先的技術優勢,以汽車輪胎為核心突破口,將目光緊緊鎖定在北美和亞洲這兩大極具潛力的市場。目前,超高性能輪胎在集團各品牌的所有汽車輪胎銷售中占比約為 39%,在大陸品牌中占比更是高達 48%,已然成為集團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
這種業務戰略從多元化向高度聚焦的轉變,與以往分散化的商業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標志著大陸集團正全力構建以核心業務為驅動的全新商業模式,通過集中資源、深耕細作,提升核心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實現集團利潤最大化
大陸集團首席財務官奧拉夫·希克(Olaf Schick)稱:“我們仍致力于我們的計劃。在分拆汽車業務之后,大陸集團仍將擁有巨大的上行潛力。我們的目標是為股東帶來有吸引力的回報。”
塞澤爾起初并非對這一合并舉措如此熱情。兩年前,他向投資者表示,這家全球汽車及工業集團將維持其三支柱架構,因為這種架構能更好地抵御不可預見的經濟衰退。
這種情況在去年 8 月發生了變化。當時,大陸集團宣布計劃分拆其供應商部門,并下調了盈利預期,原因是歐洲汽車市場需求疲軟。據這位 54 歲的高管介紹,當時其非輪胎橡膠部門康迪泰克正逐漸成為一家工業型企業,逐漸脫離了汽車業務領域。如果再進行一次分拆,大陸集團將只剩下輪胎業務這一單一板塊,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塞澤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我們三個部門所組成的聯合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在縮小或萎縮——這三個部門有著不同的目標、客戶和產品,因此協同效應十分有限。”“一旦一家公司內部存在不同的實體,你就必須考慮這些協同效應是否能抵消將它們整合在一起所面臨的挑戰。”
深入分析大陸集團的業務架構,能進一步理解此次拆分的必要性。目前,大陸集團旗下擁有汽車子集團、輪胎子集團、康迪泰克子集團三大板塊。
其中,汽車子集團歐摩威(Aumovio)擁有約 9.2 萬名員工,2024 年營收約為 194 億歐元,涵蓋汽車安全、電子、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業務,生產包括傳感器、制動系統和顯示屏等產品。該公司一直面臨高額投資需求和激烈競爭的困境,從 2019 年到 2022 年連續四年虧損,直至 2023 年才艱難扭虧為盈。
作為一家獨立運營的公司,它計劃在本十年末將調整后的息稅前利潤率提高至 8%,而去年這一數字僅為 2.5%。歐摩威希望通過降低成本來實現這一目標,并且正在逐步關閉 2027 年前的 6 家工廠,最終在全球范圍內保留 50 家工廠。
輪胎(Continental)子集團員工人數超 5.7 萬人,2024 年營收約 139 億歐元,輪胎產品全面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兩輪車及特種車輛領域,是集團內部當之無愧的 “利潤奶牛”,2024 年其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率高達 13.7%。
康迪泰克(Contitech)子集團擁有約 3.9 萬名員工,2024 年營收約 64 億歐元,主營橡膠等材料業務,涵蓋非公路工程設備、采礦、建筑家居、能源管理及汽車領域,體量最小,業績相對穩健,盈利表現雖優于汽車子集團,但遠不及輪胎子集團。
通過對比各業務板塊的營收、利潤及人員規模等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出,汽車子集團長期虧損,拖累了集團整體業績;康迪泰克子集團盈利能力有限;而輪胎子集團盈利能力強勁且發展潛力巨大。因此,將資源集中于輪胎業務,成為大陸集團提升整體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大陸集團的分拆將分兩個階段進行,歐摩威公司的上市計劃定于 9 月進行。而康迪泰克(在全球擁有近 4 萬名員工,生產各類橡膠和塑料產品)的出售事宜則定于明年進行。
伯恩斯坦(Bernstein)公司的分析師哈里·馬丁(Harry Martin)表示:“此次汽車業務的分拆是正確的舉措,只是可能晚了五年而已。但這并不能釋放出太多的增長潛力。”
大陸集團的這一拆分舉措,不僅對自身發展意義深遠,對整個行業而言,更是釋放出了強烈的變革信號。
在公司層面,此次拆分有助于大陸集團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投入到輪胎業務這一優勢領域,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的步伐,從而提升在輪胎市場的份額和話語權,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拆分后的康迪泰克也能夠在工業領域輕裝上陣,專注于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實現專業化發展。
重組對行業的影響
從行業角度來看,大陸集團作為行業內的重要參與者,其商業模式的轉變將對整個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業產生深遠的示范效應。在當前全球汽車產業面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轉型的關鍵時期,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行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大陸集團從多元化向專業化的轉型,為其他企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發展思路和借鑒模式。它讓行業內企業看到,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通過聚焦核心業務、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專業化水平,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升自身競爭力。
此外,大陸集團的拆分還可能引發行業內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推動更多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的商業模式和發展戰略,加速行業的整合與洗牌,促進整個行業向更加專業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
大陸集團的拆分舉措,從決策意圖、業績預期調整到業務戰略聚焦,都清晰地表明其商業模式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從多元化經營轉向專注輪胎制造,大陸集團正試圖通過這種轉變,破繭成蝶,增強自身在核心業務領域的競爭力,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行業發展趨勢。
未來,這種商業模式的轉變能否為大陸集團帶來預期的增長和回報,又將如何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走向,無疑是行業內外共同關注的焦點,值得持續關注與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