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三問:有哪些不足?25.35萬貴不貴?對Model Y有什么影響?
GO車情報員 | 06-27
19896
小米SU7的成績已經讓雷軍封神,而小米YU7一小時28.9萬臺的訂單數據讓雷軍徹底走上神壇。小米YU7確實有實力,但在熱鬧表象下,和大家聊聊這款車的其他方面,比如有沒有缺點?25.35萬起售的價格到底貴不貴?對Model Y有什么影響?
有三個不足,介意的人請注意
第一,座椅功能不夠豐富,現在的主副駕零重力座椅是限時贈送的,之后估計還得花錢買,不然就沒有按摩和腿托等功能。然后后排座椅功能過于簡單,只有加熱,現在一些10多萬的車后排都是加熱通風按摩全配的,作為家用SUV,YU7的后排功能需要提升。
第二,還是老生常談的輪胎胎寬的問題,245的胎寬,19英寸,對于中大型SUV來說確實有點不夠看,而且還是主打運動定位的車型,一些中型SUV都是255的胎寬+20英寸起步了。
第三,后排空間和3米軸距不是很匹配,小米宣傳YU7的“1:3頭身比”,意思是車頭長度是整車長度的三分之一,這在燃油車時代比較常見,特別是一些縱置車型,側面看比例確實好看。純電時代還堅持這個的話,主要是出于顏值的考慮,但對車廂空間確實有一定的侵占,所以雖然YU7有著3米的長軸距,但是后排表現甚至比不上一些2.9米軸距的中型SUV。
25.35萬元的起售價貴不貴?
先說結論——不貴。
和極氪7X、阿維塔07這樣的中型SUV相比,好像有點貴,但YU7其實跟這兩個車不算一個級別,得拿出小鵬G9、智界R7這樣的中大型SUV對比。我們選擇三個價格相近的配置作比較:小米YU7 超長續(xù)航后驅版(25.35萬元)、小鵬G9 725超長續(xù)航Max(25.88萬元)、智界R7 667KM Pro(25.98萬元)。
從動力規(guī)格和續(xù)航里程來說,小米YU7都是三車最強的,零百5.88秒,小鵬G9和智界R7分別是6.4秒和5.9秒。YU7續(xù)航835km,小鵬G9和智界R7分別是725km和667km,這個差距較大。底盤部分,小米YU7只有CDC,而小鵬G9和智界R7有空氣懸架。
舒適性配置方面,小鵬G9優(yōu)勢最大,前后排座椅都是滿配,小米YU7和智界都需要選裝或依賴于銷售權益。
智能化方面,一些互聯體驗大家都差不多,小米YU7有個后排娛樂屏,小鵬G9有個副駕娛樂屏,智界R7除了儀表盤和中控屏沒有其他的屏幕。
智能駕駛輔助方面,小米YU7配備了Thor芯片(700TOPS)和激光雷達,小鵬G9是兩顆Orin芯片(508TOPS),且和智界R7一樣都沒有搭載激光雷達。從硬件規(guī)格來說,YU7占優(yōu),但是駕駛輔助很考驗算法,還是得看實際表現。
總的來說,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小米YU7和小鵬G9還有智界R7各有勝負,算是比較正常的表現。
對特斯拉Model Y有何影響?
個人認為,影響是巨大的。先不說小米YU7,Model Y自身的銷量最近一年也在逐漸萎縮,交付集中的時候能有四五萬月銷,常規(guī)時間大概是2萬左右的水平,雖然相比其他廠商依然比較可觀,但是和巔峰時期確實也比不了。
小米YU7的定價參考了Model Y, 入門版便宜了一萬塊,但是續(xù)航有明顯優(yōu)勢,而雷軍的人格魅力對很多人來說,完全可以比肩馬斯克,所以發(fā)布會結束后的幾十萬訂單里,有多少是從特斯拉那邊虎口奪食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全文總結
比較有意思的是,很多傳統車企做了幾十年,行業(yè)被兩個造手機的搞得天翻地覆,小米也好,華為也罷,之所以能獲得巨大的銷量,除了原先積累的品牌知名度,它們對汽車行業(yè)的理解和造物邏輯,可能是傳統車企所缺乏的,就簡單地拿YU7車內可以通電的螺紋接口以及各種磁吸位置來說,傳統車企終究少了些手機廠商挖掘需求的嗅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