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官丨與眾06,大廠的功力,讓你開過一次就忘不掉!
1號車盟 | 06-29
19272
當談論“年輕人的第一臺SUV”,甚至可以寬泛定義為“年輕人的第一臺車”時,哪些品牌會迅速躍入腦海?小米的科技感、極氪的性能張力、特斯拉的先鋒標簽,連同一眾新勢力品牌的創新基因,早已成為起年輕人的初選,反觀大眾車系,無論是上汽還是一汽,除了流線型轎跑CC尚能彰顯幾分個性鋒芒,其余車型似乎都被刻上了“成熟穩重”的刻板印記。這個被父輩群體高度認可的百年品牌,要怎么在獨屬于年輕人的購車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呢?
筆者在參加了大眾安徽賞金之旅2025—廈門站,并完成了一天的深度試駕體驗之后認為,與眾06就是安徽大眾給予市場最好的答案。不同于大眾車型偏向穩重的設計語言,也不似新勢力品牌一味追求科技堆砌,與眾06以獨樹一幟的姿態,可以說是精準拿捏了當代年輕人對個性與實用的雙重需求。
出自大廠,與眾06如何詮釋個性?
在筆者看來,與眾06的個性無需過多修飾,初見時便能讓人感受到它獨特的設計魅力。利落的車身線條簡潔有力,大溜背造型流暢自然,從車頂延伸至車尾,勾勒出優雅的輪廓;微微上翹的小鴨尾,既增添了幾分俏皮感,又優化了整車的空氣動力學性能。
這些設計元素相互搭配,讓與眾06在展現個性的同時不失實用,既符合年輕人對獨特審美的追求,也滿足了日常出行的需求。
坐進車內,與眾06的內飾主打的是極簡且富有高級感的設計風格,比如車門板上的軟質打孔、前擋下方的氛圍燈,還有一體式的運動座椅,都是非常細膩的設計,包括車內使用的軟包材質也基本上都是看上去和摸上去都很高級的翻毛皮或者類麂皮材質,雖然這種材質現在很多國產車型上都有用到,但處理的方式以及材質的搭配略顯粗糙,而與眾06并不會。
除了外觀和內飾上的觀感、觸感,與眾06還在帶來了年輕人喜歡的配置,比如車機自帶了游戲軟件,內置了8款老少皆宜的游戲,在駐車的閑暇時光便可以游戲一把,另外還有車載香氛,有三款味道,如花香、茶香、木質香,都是細心調制且富有高級的味道。
不止個性,實用也是與眾06的標簽!
對于車而言,無非就三點一個是使用,一個是空間,一個是駕乘感受,根據這三點的緯度出發,與眾06雖有不足,但是利大于弊,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先說說不足吧,車機交互以及車機的流暢度仍然是與眾06的一大短板,在車機交互上依舊還有誤識別或者無法識別的情況發生,流暢度這一塊是存在一種幀數不足的卡頓。講實話,雖然對比新勢力和一眾國產品牌仍有缺陷,但不得不說也算是有再向好的趨勢的,比如生態里的APP變得更豐富了,UI也設計變的更簡潔了。
如果忽略掉車機的這一點不足,其他的幾個方面,我就覺得都沒啥問題了,先說說空間吧,筆者175的身高,當前排座椅調至筆者正常駕駛坐姿,腿部空間還有三拳有余,頭部空間大概還有一拳余四指,除了乘坐空間寬敞,在乘坐的體驗上,與眾06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就比如后排座椅的頸椎承托,與眾06應該是筆者坐過的這類車型中,做的最到位的。
使用上也有很多精心設計且很好用的小巧思,比如方向盤、溫控設備上按鍵的觸感反饋,那種震動的手感會給人一種很上癮很解壓的感覺,并且整個反饋的響應也非常精準,在駕駛車輛的時候就可以更安全的去進行盲操,另外還有一個,在檔位的設計上精心的設計上了一個屬于動能回收的B擋,區別于很多新能源車型只能在車機屏幕里面設置,這種方式會更加便捷,對于乘坐人員來說也會更加友好,駕駛者可以更方便的按需選擇。
最后來說說筆者一天的駕駛體驗吧,簡單來說與眾06擁有合理的動力,極致的底盤調校和趁手的駕駛體驗,筆者駕駛的是售價20.99萬元的MAX版,從紙面上看,也許它并不出色。CLTC 555km的純電續航,250kW的最大功率輸出,以上種種放在一眾國產新勢力里,似乎就是上個時代的產物。
但是,刻板印象就是用來打破的。而對于與眾06來說,想理解它,最好的方式就是開起來。
首先聊聊動力,250kW的動力雖然在電車中只是主流水準,但它的優勢在于油門響應調校非常出色,不同于很多電車的“賊”,與眾06的電門非常線性,準確的來說,是像一臺大排量自吸的油車。
在輕點油門時,車輛并不會顯得神經質,加速非常線性。而需要急加速時,只需要大腳油門踩下,全功率輸出的它足以面對路上95%的突發情況,而不會讓人害怕。起碼在動力方面,它是個很好上手的車。日常通勤的話,已經足以覆蓋全部使用場景。
接著講講路感,這是大眾最出眾的地方,也是大眾與生俱來的三板斧,雖然沒有空氣懸架,但是整臺車開在路上就像是一碗過了涼水又澆上一道熱鹵的手搟面,爽滑又勁道。在緊急變線時,車身的跟隨性很好。即使是連續穿梭,它的重心轉移和懸架幾何的變量都是微乎其微的。
說得簡單點,這車開起來遠遠不像它實際的重量。車頭的反應很輕快,而且車尾的躁動還能讓駕駛者感受到些許樂趣。值得一提的是,它的ESP干預來的比較晚,駕駛它攻彎有著別樣的樂趣,可以說,作為一臺車,它在駕駛特性上可以給出85分以上的高分。
寫到最后
與眾06寫就的本來就不是參數神話,而是大眾對年輕人第一臺電車的重新定義,大溜背造型撕開成熟標簽,翻毛皮內飾裹著香氛氣息,B擋動能回收藏著實用巧思,連方向盤按鍵的震動反饋都在討好年輕人的指尖。
車機卡頓雖然是亟待打磨的細節,但當你開著它碾過減速帶、在匝道甩出漂亮弧線時,會忽然明白,這臺不像大眾的大眾,正用好開的不像電車的執拗,告訴年輕人,第一臺車不該是冰冷的科技堆砌,而是能陪你鉆小巷、看日出、駐車打游戲的靠譜伙伴。
至于那 85 分的駕駛質感,或許正是大眾遞給年輕世代的入場券:我懂你的不甘平凡,更愿用百年底蘊,陪你把日常開成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