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去看特斯拉了?小米YU7上市4天,有銷冠拿了10萬元提成
路咖汽車 | 12小時前
3593
6月的最后一個周末,也是小米YU7上市后的第一個完整的周末,所有小米門店的工作人員都全部stand by接住潑天的流量與富貴。
上海一家位于大型購物中心內部的小米門店,兩天鎖單量破1000。北京一家同等規模的小米門店,鎖單量也達到了600。一位上海地區小米門店的工作人員劉敏(化名)表示,我們這兒有家店,銷冠一個人鎖單量就破200。按照一臺車500元的提成算,相當于最后可以拿10萬元的提成。
“我們店有8臺試駕車,從早上九點到晚上12點幾乎不停。”章柳(化名)來自北京海淀區的一家小米經銷商門店。他說,附近也有好幾家其他新能源品牌的門店。“以前周末來這一片看車的人還挺多的,現在感覺都來看YU7了。”
這一點,劉敏也有非常直觀的感受。“特斯拉和我們在商場同一層,我留意了下,上周末他們的進店量至少比平時少了60%。”
兩天新增600或者1000個訂單什么概念?鼎盛時期的主流外資品牌,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一個門店一個月最多可以賣出1000-2000臺.....而如今的YU7干碎了這些定語,讓賣車像呼吸一樣簡單。
750億元的賺錢機會,銷售和用戶一樣瘋狂
“眾所周知,小米汽車只有一個銷售,那就是雷軍,其他都是交付員。”網絡上類似的段子比比皆是。章柳也表示,在發布會之后,來看車的很多用戶,對參數已經非常了解了。這是曾經在其他國產汽車品牌工作時,沒有遇到過的。
“都不需要我太多介紹,很多客戶已經在app上看好了想要什么樣的顏色,選裝什么,要哪個配置。”章柳坦言,自己才來沒多久,有點遺憾沒有吃到“紅利”。
“5月YU7發布之后,就有很多人來店里看車,留聯系方式。像這種,車子上市之后,肯定直接聯系熟悉的銷售了。我就得重新開拓客戶資源了。”在YU7發布之前,雷軍曾公開表示過,YU7的留資是當時SU7同期的三倍。
他坦言,確實也有很多看車的客戶被過長的交付周期“勸退了”,在經過周末兩天的“瘋狂”下單后,如今的提車周期已經來到了50周以上。劉敏透露,在上海這邊,黃牛報出的YU7準現車轉手價格已經來到了5萬元,第一批交付3萬元。不過他強調,“店里沒有任何可操作的空間,只有在線上排隊。小米對倒訂單是0容忍,一旦發現,罰款很高,我們不會去冒這個險。”
事實上,即便賣車已經想像呼吸一樣簡單了,當大量的人群涌向線下的門店體驗和咨詢時,對渠道的接待能力依然是個很大考驗。”雖說這幾天下定的用戶太多,很多單子是系統匹配的,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能在門店坐著等著收訂單。”章柳說道。
他還直言,小米對經銷商的管理非常嚴格。“因為試駕的人數太多了,試駕路線和試駕時間要嚴格按照設定的來,如果超時或者不按規定路線,我們可能會被罰款。”此外,小米YU7目前沒有0息或者免息之類的金融政策。“客戶要想辦理分期付款,只能通過官方平臺,如果店面有‘飛單’(賣其他渠道的金融產品),小米直接取消授權。”
在潑天的流量與富貴面前,經銷商也表現出了很高的配合度。“公司很快要在幾公里外的商場開第二家店,現在裝修已經收尾了,很快就能開業。”
跟著小米喝湯?怕是會成炮灰
在多個社交平臺,有已經不少曬小米YU7的訂單的消費者,幾乎無一例外都提到了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這一YU7的軟肋,也成了其他品牌截胡的機會。
多個國產新能源品牌打出了,針對YU7鎖單的用戶,有額外的補貼和優惠。而支持友商截胡一個很充分的理由是,今年上牌的新能源車可以享受到購置稅減免,明年就不一定了。
這種“小米吃肉。我來喝湯”的戲碼,其實在SU7上市時也有上演。當時因為產能不足,雷軍還親自推薦,如果著急購車,可以選智界S7、蔚來ET5、小鵬P7系列等同級轎車。這一波看似情商拉滿的操作,真的有讓友商吃到肉嗎?
以上述三款車型的最新銷量數據為例,最高的是小鵬P7+,單月銷量突破6000輛。而同期小米SU7的銷量是28000輛。如今,YU7來到了受眾更廣的SUV市場,友商要如何招架得住?
在6月最后一周的終端銷量數據排行中,小米憑借一款車SU7實現了超9000的單周銷量,超越了理想、蔚來等新能源品牌。小米官方曾表示,YU7將從8月開始交付。推演一下,目前小米SU7每月的交付量在2.6萬左右,在小米新工廠上量之后,按照初期90%的效率計算,兩個工廠的產能可達到4.68萬輛,接近目前新勢力銷冠零跑月銷4.8萬輛的水平。
即便未來幾個月,SU7的訂單全部轉化為YU7,小米也有望超越小鵬和鴻蒙智行,躋身新勢力銷量前三。而到了20萬-30萬這一小米汽車的舒適區,SU7+YU7將形成壟斷型的定位。
俗話說,第一和第二打架,慘的是第三。正如SU7撼動了Model 3的位置,YU7在蠶食Model Y的份額的同時,也會將其他的友商趕出這一細分市場。
我們在此前的報道中已經提到過,其實在YU7上市之前,20萬-30萬元這一檔的很多新車已經把終端價格退到了20萬元以內,或者往高走,沖擊30萬以上的市場。隨著YU7的爆單,這個趨勢將更加明顯。
因此,現在已經不是SU7上市的時候,小米吃肉誰來喝湯的問題,而是其他玩家連喝湯都要靠搶。
而在劉敏與章柳看來,產能這一唯一的短板,也不會是大問題。“現在一期工廠24小時雙班倒,二期工廠已經開始小批量試生產了;還有三期工廠已經在建設中了,后面的交付周期會越來越短。”劉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