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與大眾再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意味著什么?
華山論劍 | 03-18
291264
合資企業在中國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并不難,一看股東雙方的實力,二看股東雙方的決心。
3月17日,國內頭部合資車企再爆出重磅消息——中國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秉承“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共同確定一汽-大眾新車型規劃,進一步豐富一汽-大眾的商品陣容——自2026年起,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和捷達品牌將在多個細分市場新增11款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全新車型,包括6款純電動車型、2款插電式混動車型、2款增程式車型及1款燃油車型。
這也意味著,中國一汽和大眾集團的戰略合作,迎來共創共贏的新高度。至2030年,一汽-大眾各品牌將在“油電混共進”、“油電混全智”策略的基礎上推出超過20款全新車型。
另外,一汽-大眾也將推動捷達品牌的電動化進程,首款純電動車型將于2026年上市。在中國新能源如火如荼的當下,捷達品牌在過去幾年里還能逆勢增長,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一汽-大眾精準的市場定位和德系品質的背書和明證。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合資車企的“領頭羊”,一汽-大眾-進一步做強中國市場的決心。同時,雙方的合作也不再僅僅是“單向賦能”,而是“共創共贏”。
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正如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彬所說:“此次簽約也是一汽-大眾踐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今天,全球汽車產業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中德雙方股東將繼續秉持全球視野,依托30余年的合作積淀,戰略協同、共創共進,加速構建新質生產力生態,將全球智慧與本土技術深度融合,推動一汽-大眾未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以更具競爭力、更貼合本土市場、更優智慧出行體驗的全新商品,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出行需求?!?/p>
事實上,從去年底陳彬兼管一汽-大眾以來,這個已過“而立之年”的企業,就煥發出讓人驚喜的活力,從產品規劃、內部效率提升到營銷、銷售等都全面提速,被稱之為“陳彬速度”。
而“陳彬速度”的關鍵,在于技術,在于產品。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里,陳彬帶領團隊與德國大眾不斷強化交流與協同,此次戰略簽約,正是雙方強化合作的階段性成果。
由此也不難看出,在智能新能源時代,一汽-大眾試圖通過“德國工業體系×中國創新速度”,實現“產業變革加速度”,以及對于中國新能源車企的逆襲。
1、“油電混共進”,一汽-大眾要做“三好學生”
眾所周知,在中國市場向新能源快速轉型的過程中,合資車企整體轉型所面臨的挑戰會更艱巨。
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首先就要在產品和技術上跟上新能源的步伐。
對于一汽-大眾而言,其實早在2021年,就陸續推出了ID.4 CROZZ和ID.6 CROZZ兩款純電車型,今年,更是針對這兩款車型,推出了無門檻一口價的銷售政策。
面對中國市場的日新月異,在秉持原汁原味德系品質的基礎上,一汽-大眾依托對中國市場的深刻洞察,實現智能電動技術的自立自強、創新突破,深度參與本土化商品定義及商品研發,加速向智能電動轉型升級。
其中,此次規劃的大眾品牌新能源商品將引入全新CMP(Compact Main Platform)等電動平臺,搭載全新電子電氣架構CEA。
據悉,CMP平臺是大眾汽車集團專為中國市場開發的全新電動平臺,具有高度的模塊化和靈活性。這一平臺不僅支持純電動車型的開發,還可兼容插電式混動和增程式車型,為一汽-大眾提供了多元化的產品布局能力。通過CMP平臺,一汽-大眾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推出覆蓋不同細分市場的新能源車型,滿足消費者對電動出行的多樣化需求。此外,在混動動力總成的合作開發過程中,一汽-大眾還將發揮主導作用。
據悉,從明年開始,一汽-大眾就將迎來插混和增程產品,進一步強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的一汽-大眾業績溝通會上,一汽-大眾(商務)副總經理吳迎凱就表示,經過這幾年的技術儲備和能力儲備,一汽-大眾這艘大船目前已經“調好頭”了,接下來將進入“加速起航”階段。“從2025年開始,一汽-大眾要做‘三好學生’,不僅要做好燃油車,還要做好混動車和純電車?!?/p>
他將2025年的商品策略簡稱為七字方針——“穩油、加電、謀出?!保⒘⒅疽谏唐?、技術、效率、營銷等多維度進行重點突破。
這也是一汽-大眾變革的方向。去年底,陳彬就在多個會議上反復強調,“這是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效率決定機遇?!?/p>
據悉,在過去幾個月里,陳彬帶隊的中方高管,與大眾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團隊進行緊鑼密鼓的交流和工作推進。此次股東雙方再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可以說是雙方緊密協作的成果,也將進一步推進和深化合作。
在簽約儀式上,貝瑞德也表示:“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一汽的長期合作,為我們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石。秉承‘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大眾汽車集團正進一步拓展一汽-大眾的產品陣容,在覆蓋所有動力類型的同時,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及增程式車型,滿足中國客戶不斷升級的需求。憑借強勁的本土研發實力,大眾汽車集團將為新產品提供技術賦能,打造先進的智能網聯汽車矩陣。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收獲了超4000萬客戶的青睞,將通過這一戰略布局,進一步完善至2030年的產品矩陣,鞏固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此外,我們也將積極推動捷達品牌的電動化進程,強化一汽-大眾在入門級市場的競爭力。由此,我們將充分挖掘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為集團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p>
根據規劃,首款捷達品牌純電車型將搭載一汽-大眾SOA電子電氣架構,并搭載最新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正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股東雙方對于中國市場的看重,以及對于做強一汽-大眾的決心,讓其有望真正實現“油電混共進”的目標。
2、“油電混全智”,打造合資領域新標桿
有人說,今年“全民智駕”的提出,標志著新能源的上半場基本落幕;智能化的下半場正式拉開序幕。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一汽-大眾的產品戰略就從去年的“油電同進”迭代為“油電同智”。特別是在3月1日上市的一汽-大眾全新探岳L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硬件上,探岳L搭載了聯手卓馭科技(原大疆車載)開發的IQ. Pilot 純視覺高階智駕方案,搭載9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能輕松識別路況,實現智能撥桿變道、智能加塞應對、智能自動泊車等用戶常用的核心智駕功能,立志成為“智能油車扛把子”。
不得不說,探岳L將原先用戶“痛點”變“爽點”的做法,對用戶有很強的吸引力。
據悉,一汽-大眾已經制定了行業首個“燃油車三步走”的智駕路線圖——
第一步,也就是當前的智駕1.0,普及燃油車核心高階智駕功能,覆蓋全國 95% 高速路段和 90% 城市路段;
第二步,在今年第36周開啟智駕2.0,實現端到端大模型上車,可覆蓋全國 100% 高速路段和 95% 城市路段,保證燃油車的智駕平權;
第三步,2026 年,開啟智駕3.0,智駕功能實現覆蓋全國 100% 高速路段和 100% 城市路段。
這得益于股東雙方對于智能電動轉型的決心和投入。以客戶為中心,根據34年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深刻洞察,建立“中國需求-本土開發-全球復用”閉環,加速“三電兩智”(電機、電控、電池;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技術突破和迭代。
眾所周知,智能化的未來在中國。因此,只有強化本土化研發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做出能夠媲美甚至超越新勢力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由于一汽-大眾目前的主銷車型依然是燃油車,而且未來也會持續迭代燃油車產品,因此,“油電混全智”就顯得更為重要。
數據顯示,2024年,一汽-大眾全年累計完成終端銷售整車165.9107萬輛(含奧迪進口車),成為國內唯一一家銷量突破160萬輛的合資車企,繼續保持國內合資車企銷量第一和國內燃油車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
今年前兩個月,盡快整個行業出現了環比超30%的下滑,但一汽-大眾依然穩住,前兩個月的銷量分別高達140400輛和100050輛,實現燃油車份額的持續提升。
作為行業頭部的合資車企,一汽-大眾向外界展示了“大象也能跳舞” 的變革能力。隨著以更具競爭力、更貼合本土市場、更優智慧出行體驗的全新商品的推出,一汽-大眾也將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出行需求,并推動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結語
都說汽車行業是“各領風騷三五年”,但事實上,大眾品牌從40年前進入中國市場起,就持續領先。一汽-大眾更是在2018-2020年連續三年年銷超200萬輛。最近幾年雖然受到自主新能源的沖擊,但無論是絕對銷量還是份額,依然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這得益于其強大的體系力、勇于自我變革的決心和洞察力。很多企業,在“溫水煮青蛙”的猶豫中喪失機會,而一汽-大眾則先于市場而動,提前著手準備插混、增程和智能化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積累,并得到中德雙方股東的支持。
此次,中國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全球智慧與本土洞察深度融合,實現“1+1>2”,可以說為合資車企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最好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