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反內卷可能已經不缺法律
汽車商業評論 | 06-30
19311
作者 / 涂彥平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趙昊然
2025年6月27日,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表決通過,將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
自1993年實施以來,《反不正當競爭法》已經推出了30多年,2017年、2019年有過兩次修訂,現在迎來第三次修訂。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黃海華表示,這次修訂的方向包括“貫徹黨中央關于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精神,增加關于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規定”“著重解決大型企業等經營者濫用相對優勢地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提高行政處罰機關層級”等內容。
就正在反內卷的汽車行業來說,《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后新增的第十五條是一個亮點。
“大型企業等經營者不得濫用自身資金、技術、交易渠道、行業影響力等方面的優勢地位,要求中小企業接受明顯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條件和違約責任等交易條件,拖欠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服務等賬款?!?/p>
《不正當競爭法》新增的第四十條也是一個亮點。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實施本法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擾亂境內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境內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依照本法以及有關法律的規定處理?!?/p>
內卷讓中國車企更快轉向海外,但是它們在海外市場也打起了價格戰。以至于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在第十七屆軒轅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呼吁,中國汽車出海要有大格局,“不能把價格戰卷向海外,更不能相互詆毀、拆臺,讓別人笑話”。
當前汽車行業普遍存在車企為搶占市場犧牲利潤、發動價格戰的行為,在中國國內,不少整車廠還濫用優勢地位長期拖延供應商貨款,有的更是登峰造極。
此次完成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后,一些汽車供應商對《汽車商業評論》坦承,他們對是否能夠對縮短賬期拿到真實的貨款存疑。
此前不久,6月1日,新修訂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不得強制使用商業匯票變相延長賬期。
爾后,6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通知》要求核心企業不得利用優勢地位拖欠賬款。
隨后,幾乎所有的中國汽車企業,包括對供應商特別過分的車企,都紛紛作出 “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 的承諾。
當時,廣大汽車供應商包括經銷商一度興高采烈,對于未來前景非常期待。但是隨后又感覺并無多大實際效果。
其一,對于60天賬期從何時開始計算,是以貨物交付日、開票日還是項目結案日為準,并沒有完全統一明確的標準 。
其二,在付款方式上,雖然《條例》規定不得強制利用非現金支付方式變相延長付款期限,但是如果車企強制使用商業匯票變相延長賬期,供應商是否敢于承認這是強制也是問題。
對于內卷嚴重的中國汽車業來說,缺的已經不是法律,而是執行。
實話實說,《產品質量法》《刑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產權法》《反壟斷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辦法》,等等,都是能夠幫助汽車業反內卷的重要法律。
6月13日,賈可博士在主題為“決斷”的2025第十七屆軒轅汽車藍皮書論壇上提出“中國汽車的十大決斷”,其中第二個決斷就是“規范秩序必須靠法治”。他表示:“反對內卷式惡性競爭,靠企業的自律,更靠法律的規范?!?/p>
此前不久,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一個論壇上發言表示:“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是中國汽車行業亂象的根源?!?/p>
一個好的消息是,6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發布公告,正式啟動2025年度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
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汽車商業評論》愿意看到有關部門依據法律動真格,反內卷,可能已經不缺法律。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三次修訂前后對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