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每年都有新主角,2025年會再次輪到吉利嗎?
DearAuto | 01-26
25155
都說新能源市場變化莫測,那具體體現在哪里?
除了接連出現的新車以及頻繁拋出的新技術之外,一個更重要的證據是:每隔一段時期,市場上都會出現一家有著主角光環的車企。
它不一定是銷量最好,但必然是話題性最高,發展勢頭最迅猛,并且在技術、產品和戰略上都能引領行業發展的那家。
比如2020年開啟國產化之路的特斯拉,2021年實現中國品牌銷量五連冠的吉利,2022年穩坐新勢力銷量榜首的埃安,2023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的理想,以及去年總銷量達427萬輛的比亞迪。
2025年會輪到誰?
在我看來,大概率會是吉利。它之所以能再次沖擊主角位置,理由與4年前不太一樣,在新能源時代里,他們經過多番的調整和聚焦,全新發展思路已被理清,潛力也被更徹底地激活。一個更有凝聚力的吉利,正呈現在我們面前。
01,從新能源滲透率看吉利的厚積薄發
與2021年的高光時刻相比(年銷量132.8萬輛,自主第一),吉利汽車去年的銷量已翻了一倍有多(217萬),而比總量的增長更有看點的,是銷量結構的變化。
2021年,吉利的燃油車對銷量貢獻是最大的,尤其是領克和中國星系列,兩者合計銷量超40萬,在吉利總銷量中占比超30%,被譽為新能源時代下“燃油車的勝利”。
然而,彼時吉利新能源車總銷量僅為10萬輛出頭,占全年總銷量約7.53%,作為對比,同在2021年,比亞迪的新能源銷量已突破60萬輛,占比超過80%。
2022-2023年,吉利新能源車型銷量穩步提升,滲透率分別達到22.98%和32.75%,但依舊未能有效推動總銷量的增長。
到了2024,年情況出現明顯的變化,新能源全年銷量突破88萬輛,同比增長92%,滲透率超過40%,其中領克07、領克08 EM-P雙子星連續七個月銷量破萬,極氪全年累計超22萬,銀河系列的表現更為迅猛,全年交付49.4萬輛,同比增速達到了80%。
過去4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增速總體是下滑的,但市場越是成熟,越是步向穩定,吉利的新能源發展則越迅猛,從新能源滲透率不到10%到超過40%,見證了吉利的厚積薄發。
不過,光是看賬面的銷量數據,還不足以證明吉利的實力,明確的品牌分工以及針對性的技術儲備,才是他們真正的底氣。
02,從聚焦戰略看吉利的大智慧
吉利去年在新能源領域的高速發展,與其發布的《臺州宣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是《臺州宣言》里的五大關鍵舉措,這既是對以往的梳理,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推動。
對于像吉利這樣規模龐大的汽車集團,“聚焦”與“整合”是轉型過程中必須要走的一步,能讓以往各自為戰的子品牌和產品系列凝聚在一起,朝著同一個目標進發。
如今,吉利乘用車板塊已形成了吉利汽車集團和極氪科技集團兩大業務主體,奠定了傳統燃油和新能源汽車的雙線發力的總體規劃。
定下發展基調之后,“協同”就顯得尤其重要,這是許多中國品牌在擴張過程中經常忽略的事情——搞了一堆品牌進入各個細分市場,期望能全面開花,但往往顧此失彼,品牌間相互掣肘,反而削弱了整體實力。
在“協同”這事兒上,吉利拿捏得十分精準。就新能源板塊而言,他們既有像星愿這樣10萬元以下的精品小型純電,又有主打家用且純電和插混都兼具的銀河系列,在中高端領域,領克憑借EM-P系列的高性能和多場景適應能力已在市場站穩腳跟,而穩步發展的極氪更是在高端新能源領域展現出越來越強的影響力。
與很多車企(集團)高度依賴低端車型的情況不同,中高端車型在吉利新能源板塊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領克新能源車型(16.7萬輛)與極氪的純電產品(22.2萬輛)去年合計銷量接近40萬輛,在集團新能源銷量中的占比接近45%。
別人眼中最難啃的中高端市場,到了吉利這兒反而成為了優勢領域,這當然可以看作某種程度的超前發展,但也反映出他們本該作為走量主力的入門車型還不夠給力。
這種情況會隨著EM-i系列車型的普及而迅速得到改變,這套插混系統雖然在性能表現上不如之前的EM-P系統,但其專注于節能的特性明顯更貼合主流家庭用戶的需求,相對簡單的結構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目前搭載EM-i系統的車型已有三款(星艦7、銀河L6、銀河L7),主攻9-13萬市場,將成為接下來銀河系列增長核心,助力“百萬銀河”這一目標的實現。
03,從技術覆蓋度看吉利發展潛力
戰略方向聚焦,品牌分工明確,這讓吉利擁有穩健的發展基盤,而在這基礎上讓他們繼續向上向好發展的,還有最重要的技術因素。
在眾多中國車企中,吉利可以說是技術發展最均衡、最無短板的一家。早在2016年,他們就聯合沃爾沃聯手打造了CMA架構,是當時少有的能實現規?;燔嚨闹袊嚻?。
如今,他們已經手握CMA、BMA、SEA、GEA四大基礎架構技術,同時也在沃爾沃SPA架構基礎上打造出大型電混車專屬的SPA EVO架構,基于SPA EVO打造的領克900被譽為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新能源大型SUV。
領克900
毫無疑問,吉利已成為中國車企中架構技術最全面的一家,這意味著,他們能在每個架構下發展出有針對性的子系統,將技術優勢延伸至車市每個角落,正如《臺州宣言》里所提到的,吉利將在整車機械架構、電子電氣架構、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電驅系統、動力電池及超級電混七大領域進行深化協同。
除了上面提到的EM-i、EM-P兩套插混系統之外,在電驅系統方面,他們推出了國內首個采用碳纖維包裹轉子碳化硅永磁同步電機。在電池領域,又具備像短刀電池和金磚電池這樣性能頂尖的電池技術。智駕技術方面,他們針對大眾主流市場和高端豪華市場準備了兩套方案。類似地,在智能座艙上他們也打造了Flyme Auto、ZEEKR AIOS兩套座艙系統。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吉利是全球唯一掌握甲醇汽車核心技術企業,他們已開發了包括甲醇乘用車、甲醇貨車、甲醇客車等系列車型共20余款產品,實現了醇氫電混車型從小批量試點運行到大規模推廣應用的階段。
關于吉利的技術,實在很難用一篇文章講清講透,用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技術路線多,覆蓋范圍廣,且每項技術都處于業界領先水平,這讓吉利的全面發展有著更充分的支撐,同時也讓吉利旗下的每個品牌都有著極高的用戶認可。
編者按:
在燃油車時代,吉利在研發、生產、營銷、渠道等領域已構筑起健全的體系,整個集團擁有十分強勁的發展勢能,只不過,要讓這套體系在短時間內朝著新能源全面轉型,確實很有難度。所以,正如我們所見,吉利在新能源領域確實有點“慢熱”。
一旦他們將戰略目標調整好,把手上的資源梳理好,此前累積的勢能就能得到快速釋放——全年銷量增長32%,新能源銷量增長92%,這就是一個清晰明確的信號。
接下來,他們將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2025年集團總銷量增長25%達271萬輛,新能源增長69%達150萬輛。
定下如此高的目標,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吉利的信心與底氣,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整個市場的發展焦點都會集中在他們身上。(文|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