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嘗試成下一個華為,蔚小理最后的護城河,要破了?
路咖汽車 | 06-30
15728
無人官宣,但L3級自動駕駛的爭奪戰(zhàn)已經開打。
能夠在2025年完成自動駕駛落地的中國車企,將對后發(fā)的車企,擁有收割權,甚至是支配權。
“這不僅僅是一個配置,也不僅僅是有了它,能幫助我們多賣車”,因為已經與我認識了超過10年,且日常總會對新技術、新趨勢進行交流,就職于中國頭部車企研究院的閆兵絲毫不掩飾的給出了自己的結論。盡管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人人都可以是媒體,但在自動駕駛的技術領域上,外行可能都沒有資格湊熱鬧。
因為,一旦L3級自動駕駛大規(guī)模量產上車,駕駛員可以脫手使用,包括座椅、屏幕、傳感器等都將被重新設計,甚至汽車的形態(tài)都會被重鑄。
當前涌入2025年L3級爭奪戰(zhàn)的企業(yè)名單已經清晰,華為的推進最快,計劃9月ADS4的Ultra版就能落地,比亞迪緊隨其后,此前已官宣第三季度在仰望U9上量產搭載L3級城市領航系統(tǒng)。吉利、理想、小鵬、廣汽則是宣布下半年或第四季度,但很顯然,吉利的新一輪系列動作顯示,它的打法和業(yè)內不同。
王軍入局,吉利的落點有3個
印象與事實之間,總有差距,這是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鐵律。
實際上,業(yè)內以及消費者,對于車企的關注都在近幾年間被新勢力等新生事物所奪走。比如,以吉利為例,近幾年間不去喊出特別激進的口號,但仔細一挖,科技公司的血脈其實已經初步成型。
最新的插混系統(tǒng),吉利雷神,是用AI驅動的。經過AI的精確計算之后,給發(fā)動機最好的發(fā)電量,給電驅最低的電耗,最終饋電油耗數(shù)據(jù)拉低到CLTC工況下2.67L/100km。
智能駕駛和自動駕駛、深度AI的Flymeauto大量應用,這并不新鮮。而最新的GEA整車架構上,深度應用了AI;智能駕駛領域,深度應用了AI;制造、售后、模擬仿真,也都深度應用AI。甚至于,李書福在重大會議的發(fā)言時,也都佩戴了AR眼鏡,玩明白了脫稿演講。
所以,如果是看企業(yè)的發(fā)展軌跡,吉利在AI的應用深度方面,從結果倒推是可以排在業(yè)內Top3,甚至更前列的位置。畢竟,對上所有的傳統(tǒng)車企來說,吉利的應用深度都有先發(fā)優(yōu)勢,而即便是對上新勢力,有底氣說自己優(yōu)于吉利的,其實也只有華為和特斯拉兩家。
而隨著最新的人事變動落地,業(yè)界的目光開始聚焦于吉利時,才忽然發(fā)現(xiàn),它已經是從底層發(fā)生了變幻。
一石激起千層浪,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出任吉利智駕生態(tài)-千里科技聯(lián)席總裁。隨著他的新亮相,還伴隨著千里科技的新技術發(fā)布節(jié)奏官宣。2025年第四季度,L3級自動駕駛的千里浩瀚H9將推出,更驚人的則是后續(xù)L4級自動駕駛的落地,將在L3級自動駕駛發(fā)布后的半年內,就實現(xiàn)L4級自動駕駛。L3級自動駕駛將在極氪9X身上落地,而L4級自動駕駛會通過自動駕駛出租車來實現(xiàn)。
這樣的節(jié)奏,顯然是比之前業(yè)內的整體節(jié)奏更快了一步。而吉利之所以能做到這種快速推進的模式,也是和內部的結構已經悄無聲息的完成了推進息息相關。
王軍加盟后,吉利的自動駕駛生態(tài)分工如下:
1.清華天才班出身的印奇,主導 AI 算法研發(fā);
2.前華為智駕硬件負責人陳奇,負責打造雙 Thor芯片的硬件根基;
3.王軍,主導整合華為HI模式經驗與吉利生態(tài)資源,全鏈條能力對標華為 ADS。
都有著成功的履歷,也都是負責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不過因為有著更多的前瞻性資源布局,吉利的玩法會更豐富。有了王軍這個關鍵人物之后,吉利的技術推進面對市場競爭時,將會誕生3個方面的差異性落點。
1.技術落地;2. 整合加速;3. 交付落地。最重要的,是第三點,而這也是市場競爭里最重要的部分。
蔚小理的底牌,還能扛多久?
在王軍履職的官方信息中,最關鍵的是3個動詞,構建、加速、直指。
完整表述是,構建 "算法 + 硬件 + 生態(tài)" 的閉環(huán),加速”AI+車“,全鏈條能力直指華為 ADS 系統(tǒng)。
翻譯一下,整個體系的下一個KPI已經明確,就是垂直整合后形成閉環(huán),提升AI上車的效率,以及在上層的技術創(chuàng)新上與能力上達到和華為相同的業(yè)界絕對領先能力。
當然,技術的細節(jié),如今在各個車企里都是絕密部分,比如理想汽車的新VLA項目參與者,專門設置了“如果脫離項目,需要轉崗至其他部門脫敏6個月”的模式。所以,當前揣測吉利的下一步技術特征,其實并不現(xiàn)實。
當然,從王軍的履歷和現(xiàn)有構架上,能夠看到吉利在技術演進方向上的特征。
首先,王軍熟悉整個鏈路的把控,他從技術和戰(zhàn)略上開拓了HI模式。而截止目前,HI模式已經成為了華為在車BU方面最重要的板塊,譬如嵐圖FREE+等HI PLUS模式的誕生,滿血華為智駕和座艙的價格被打到了新低,實現(xiàn)了科技平權。再包括,車BU的框架和體系方面,很多經驗可以被加速復用到吉利的體系上。
除了上述關于的新技術落地、整合加速兩張明牌之外,王軍能夠深度賦能,也是業(yè)界競爭最重要的將是交付能力,即,讓技術以高水準上車。
以2025年年初的全民智駕推進為例,需要天量級(400萬輛)全部換裝的工程,只依托車企自身,會減慢速度。所以,與Momenta合資的公司,才讓智駕版的產量符合預期。相對業(yè)內來看,其實很多車企的技術本身沒有問題,但交付帶來了產能的問題,也就錯失了市場風口。
那么,結合上述的種種現(xiàn)實,還會帶來新一輪的變化。即,吉利目前可預見的異軍突起,已經讓其他車企開始重新思考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的玩法。
先是技術路線上的變化,特斯拉和華為都會遭遇同等級的對抗。最早,特斯拉建立了星鏈系統(tǒng),業(yè)內能夠跟進的企業(yè)并不多,而吉利就是其中的少數(shù)派。它在中國車企里有天地一體的生態(tài)優(yōu)勢,布局了30 顆在軌衛(wèi)星實現(xiàn)全球 90% 區(qū)域覆蓋,所以,智駕系統(tǒng)可以結合這方面的數(shù)據(jù)進行提前預判與避險。當然,這在后續(xù)的自動駕駛競爭中,也會相對其他技術有更好的“補盲”能力。
技術競爭還將設置算力板塊,吉利目前的星睿智算中心 2.0 算力,已經超過萬卡級別,綜合算力為23.5EFLOPS,在中國車企里排在第一。再加上吉利 L2 級智駕車輛超 750 萬輛,累計真實行駛數(shù)據(jù)達百億公里,更多的優(yōu)質數(shù)據(jù)能力,這是吉利下一步大模型強化的基礎優(yōu)勢。
除了技術競爭之外,更重要的會是市場競爭的變化。
雖然智能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很火爆,但截至目前,其實第一梯隊的護城河優(yōu)勢仍然沒有被打破。結合銷量、技術應用、技術成熟度三個方面來看,大體的排序是,華為系車型第一、理想第二、小鵬第三、更新了NWM的蔚來可以排在第四,后續(xù)則是第二梯隊。同時,因為NWM目前只是第一個版本,實際上和華為、理想、小鵬的差距也比較顯著。
但,本質上造成這種差距的,無關技術,只關于效率。各家的技術路線都是全球同步,比如同期從規(guī)則轉為端到端,再從常規(guī)的端到端進一步升級至世界模型等,激光雷達與純視覺的傳感器之爭,其實也只是決策權之爭。
但,到了L3級自動駕駛之后,這將成為技術的分水嶺,這種觀點在被越來越多的車企所接受。原因在于,L2級輔助駕駛有容錯率,所以即便是在技術上不夠成熟,也能夠被消費者所接受。但,當L3級自動駕駛開始時,車輛在有限速度以內開啟系統(tǒng)之后,權責就從人轉移到了車企身上,一旦出現(xiàn)問題,甚至罕有容錯率。
所以,交付和成熟度,才是重中之重,也是真正開始拼硬實力的關鍵點。
寫在最后
無疑,這還會進一步推動現(xiàn)有的智駕輔助競爭格局。因為,達到L3級自動駕駛之后,隨著數(shù)據(jù)的進一步強化,以及大模型的成熟化,自上而下的技術下放,也會讓體驗更好。
體驗更好,會進一步強化安全、品牌認知、用戶口碑等方面的優(yōu)勢護城河。
總之,隨著吉利的全貌展示在公眾面前,它是能帶來更多信心的。而這一切的結果,預計會在2025年結束時分出結果。誰是真的L3,誰是不成熟的L3,誰是跳票的L3,誰是準時且全面的L3,這些都將決定下一步用戶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