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懷疑吉利將成為雷諾的后臺
汽車K線 | 06-27
18658
資本市場用股價連挫三天,來表達對梅奧辭任雷諾CEO的“不舍”,但也不用過于悲觀。
在汽車行業,能夠激流勇退的人不多。
在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將于7月15日辭任雷諾CEO的消息傳出后,全球汽車業再次掀起一波躁動;包括投資者、證券分析師、汽車行業分析師等在內多方聲音,表達出對梅奧離任后,雷諾未來發展戰略和前景的擔憂。
不過,《汽車K線》認為,不同于Stellantis集團前任CEO唐唯實因與董事會意見不合提前下課,以及日產汽車前CEO內田誠因業績低迷被替掉,梅奧的離開,更算是一種“功成身退”。
在辭職信中,梅奧這樣寫道:“人生中總有功成身退的時候。在雷諾集團,創歷史紀錄的業績便是最佳證明。我們擁有強大團隊與敏捷的組織架構,更制定了面向下一代產品的戰略藍圖。因此我決定在此刻交棒。離任之際,雷諾已成為面向未來、完成轉型的企業。”
因此,對梅奧來說,他已經帶領雷諾集團成功穿越暴風雨,接下來雷諾將進入正常發展軌道。
正如梅奧在任期內組建中國工程團隊,與吉利控股集團搭建合作關系種下的種子,正慢慢結出果實。
01
在雷諾官宣梅奧辭任三天后,吉利汽車(0175.HK)便發布一則公告,宣布吉利汽車、吉利控股、GA(SGP)(吉利汽車全資附屬公司)、GH(SGP)(吉利控股全資附屬公司)、雷諾及合資公司Renault do Brasi訂立了出資協議及合資協議。
GA(SGP)和GH(SGP)均向合資公司出資;交割后,合資公司將由雷諾、GA(SGP)、GH(SGP)及一名獨立第三方分別擁有73.57%、21.29%、5.11%及0.03%權益。
「圖片來源:吉利汽車公告」
合資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在巴西生產及分銷雷諾品牌及吉利品牌旗下乘用車,以及雷諾品牌旗下輕型商用車。
這家合資公司原本由雷諾和一名獨立第三方分別持股99.96%及0.04%;2023年,合資公司稅后盈利8.93億元,但在2024年,錄得了近4億元的虧損。
此舉,對雙方來說是一場雙贏的合作。
02
對雷諾而言,有了吉利汽車出手相助,這家位于巴西的合資公司有望扭虧為盈,繼續服務雷諾品牌,并增加了具有高價值的吉利旗下品牌車型。
對吉利汽車而言,戰略性進軍巴西市場,是其全球擴張戰略的重要一步。
通過利用雷諾成熟的本地生產布局、穩固的分銷基礎設施及深厚的市場洞察力,可加快在拉丁美洲的擴張步伐,在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當下,推動在原有核心市場之外實現多元化拓展。
這也符合李書福在不久前提出,利用全球汽車過剩產能,以友好姿態展開合作的觀點。此舉,將成就吉利汽車在巴西與雷諾實現運營協同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合資公司估值達17.66億歐元(約137.72億元人民幣),這筆交易將直接催生一個百億級汽車巨頭。
其實早在2024年5月,吉利就與雷諾成立了HORSE動力總成公司(HORSE Powertrain),表明雙方將在全球低碳減排方面發揮協同效應;考慮到兩家企業的汽車產銷規模和服務品牌之多,這一合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
03
在《汽車K線》看來,吉利集團與其掌舵人李書福,對于法國公司并不陌生。
早在2013年,吉利汽車就與法國巴黎銀行個人金融(BNP Paribas Personal Finance)共同成立合資汽車金融公司,其中吉利持股80%,主要為中國市場提供經銷商庫存融資及消費者購車貸款。
借此,吉利完善了本土化金融服務鏈條,也成為早期中法車企金融合作的典型范例。
除了銀行層面,在企業層面,吉利與雷諾的主要合作可以追溯到2021年。
當年,吉利與法國雷諾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創新型合作伙伴關系,專注于中國和韓國市場的混合動力汽車開發。
2022年,吉利汽車控股與雷諾集團韓國子公司雷諾韓國汽車簽訂股份認購協議。
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車通過子公司Centurion Industries Limited,持有雷諾韓國汽車34.02%的股份。雙方將在韓國市場推出混動車型,新車由雷諾三星位于韓國釜山的工廠生產。
到了2023年,雙方宣布簽訂一項50:50的約束性合作協議,成立新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研發、制造和供應先進的混合動力總成和高效燃油動力總成,也就是HORSE動力總成公司誕生的前奏。
在混動技術方面,吉利已經擁有非常強的技術積累,并得到消費市場認可。除了汽車本身,過去幾年吉利在智能化、低空飛行、衛星、無人駕駛等領域的深入布局,也是雷諾看中的。
由此看來,吉利與雷諾之間的關系在梅奧的5年CEO任期上獲得了多元和深入的發展。雙方也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了全球范圍的戰略合作。
經歷卡洛斯·戈恩事件后,疏離、甚至厘清與日產汽車破裂的關系,加深與中國吉利的聯系,雷諾集團無疑是非常明智的。
04
梅奧對雷諾集團的貢獻,業界有目共睹。
近幾年來,盡管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巨大挑戰,例如向電動汽車轉型充滿不確定性、不斷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和競爭力日益增強的中國制造商崛起,但在梅奧的領導下,雷諾一直未停下復蘇步伐。
2020年年中梅奧上任之時,雷諾正處于危機之中,剛剛結束創紀錄的上半年虧損,并宣布了削減近1.5萬個工作崗位的計劃。
即便是在俄烏沖突時期,迫使這家制造商退出曾是其第二大市場的烏克蘭之后,雷諾的表現仍遠超過長期合作伙伴日產汽車。
今年一季度,雷諾集團銷量實現創紀錄的56.5萬輛,同比增長2.9%;收入116.75億歐元,同比微降0.3%(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0.6%)。
若從完整財年來看,2024年,雷諾集團全球銷售226.5萬輛,同比增長1.3%,旗下雷諾、達契亞(Dacia)、Alpine三品牌均實現增長。
尤其在歐洲市場,雷諾集團銷量增速達到市場平均水平的兩倍,同比增長3.5%,共計銷售近160萬輛。
05
財務指標上,2024年雷諾集團營收為562.32億歐元,同比增長7%;凈收入8.91億歐元,同比減少61%;其中來自日產汽車的相關收入為-4.83億歐元(2023年:7.97億歐元)。
今年一季度,雷諾集團官網顯示,日產汽車對雷諾集團的凈收入貢獻達到-22.04億歐元!在雷諾官網的說明中,字里行間透露出對日產的“失望”。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雷諾和日產在3月份同意將交叉持股比例從此前的15%降至10%。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產汽車CEO伊萬·埃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近日表示,該公司計劃減持其聯盟伙伴雷諾的股份。
06
3月份的時候,日產和雷諾曾表示,它們已同意將各自在另一家公司的最低持股比例從15%降至10%。根據協議,任何股份出售都必須與另一方協調,包括優先購買權。
日經新聞稱,以當前股價計算,出售雷諾5%的股份將籌得約1,000億日元(約合6.4億美元)資金,這些資金將被日產用于在充滿挑戰的商業環境下開發新車。
日經新聞援引埃斯皮諾薩在接受采訪時的話稱:“我們正在降低交叉持股比例,以便投資新車型。”這筆交易,將成為兩家公司松綁長達20多年關系的最新例證。
07
接下來,雷諾集團的董事會不得不在幾個月內更換第二高級領導人;在梅奧提出辭職之前,雷諾前首席財務長皮頓(Thierry Pieton)已于今年3月跳槽到了醫療設備制造商美敦力(Medtronic),這可能加劇了外界對雷諾前景的擔憂。
法國財政部的一位官員說,法國政府將參與尋找新的首席執行官。法國政府是雷諾的最大股東,擁有15%的股份。
Kepler Cheuvreux金融分析師提到的可能接替梅奧的候選人,是達契亞的老板Denis Le Vot和來自Stellantis的法國高管Maxime Picat。
摩根大通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寫道:“就首席執行官職位的潛在候選人而言,我們看到雷諾旗下不同品牌的經理陣容很強大,包括達契亞,但我們也會考慮到潛在的外部候選人。”
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師菲利普?霍伊斯(Philippe Houchois)表示:“Stellantis最近的變動可能會提供一批申請者。”
6月16日,法國奢侈品集團開云集團(Kering)任命梅奧為下一任首席執行官,希望這位為雷諾集團扭轉局勢、撥開云霧的舵手,能讓其陷入困境的時尚品牌古馳(Gucci)同樣迎來柳暗花明。
當日,雷諾股價跌幅超過8%,而開云集團股價則一度飆升超9%。或許,未來雷諾集團與開云集團,甚至加上吉利集團,也能碰撞出新的火花。畢竟吉利旗下不缺少豪華與超豪華品牌。
Views of AutosKline:
在雷諾集團的發展歷史上,梅奧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Renaulution”戰略,以成本削減、產品精簡和電動化轉型為核心,重新盤活了雷諾汽車的活力和業績。
了卻身后事,深藏功與名。離開汽車,擁抱奢侈品,這次梅奧選擇了一個新“戰場”。
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汽車產業的主動權也在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發生著微妙變化。就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汽車產業新格局的形成,也發生在世界主要汽車集團一次次的變革之中。
吉利與雷諾兩家汽車集團之間的關系,未來也許將更加緊密,拭目以待。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內容參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業公開信息(相關公司和機構應有義務對其真實性負責);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風險大,投資需謹慎!